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学术视野 > 政治 > 正文

协商民主:怎样看怎么办(2)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

毋庸讳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虽取得重大进步,但总体上尚处于起始阶段,还有不少亟待摆脱的困境。

1.作用发挥不足。这既有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态度上的原因。如有的同志存在“江山”思维,置“权为民所赋”的现代政治理念不顾,把党内民主的“服从”关系变成协商民主的“服从”关系,抢着拍板,事先定调,致使协商流于形式;有的地方制度落实力度不够,以领导的喜恶确定协商形式、取舍协商内容,选择性、随意性现象严重,甚至以事后情况通报代替代替事前事中的民主协商,协商成为“聋子头上的耳朵”;有的领导“家长制”作风严重,霸气十足,容不下不同意见,对协商民主轻而视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很不利于协商民主的正常开展。

2.协商渠道不广。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组织形式,有其重要的意义,但这种单一的协商平台,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需求,也不能充分调动参与协商者的积极性。在这种协商情境之下,参与协商的主体容易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风吹鸡毛,忽上忽下”,有时对协商工作只能被动应付、敷衍塞责,在协商中或说些空洞无物、不着边际的空话套话,或说些曲意迎合、奉承赞美的场面话,很难取得实质性的协商成果。

3.外部环境不优。由于当前网络舆论的不成熟,一些所谓的“主流精英”把“协商民主”喊得震天响,把西式的民主争吵形式当成协商民主模式,把他人的“疮疡”看成是妖艳的“鲜花”。他们把自己打扮成绝对正确,叫嚣推翻“专制”,实现“民主”。当别人对他们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便疯狂谩骂进行人身攻击。这种不讲道理,经不起质疑、担不起批评、听不得不同意见的思维,本身就是专制思维,而不是协商民主的体现。此外,一些新闻媒体舆论宣传带有片面性,对协商民主共识宣传的多、差异宣传的少,务虚性的事情宣传的多、实际成果宣传的少,这种重“同”轻“异”的现象,导致社会对协商民主制度的认识出现偏差,亦不利于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

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路径

1.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协商民主是一个双边或多边的互动过程,居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协商民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正确领导,只有这样,协商民主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不会陷入混乱和争斗。同时,要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培育民主作风,倡导协商精神,以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协商民主。此外,还应提升领导干部的民主协商水平,提高沟通技巧,善于通过广泛深入的协商和讨论,增进共识,凝聚力量。

2.广泛吸收公众参与民主协商。结合我国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分化和组合,新的经济成分、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不断产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拓宽协商主体范围。协商者不仅要包括社会各界的精英,还要扩展到一般的行业从业人员和普通百姓,实现从精英民主到大众民主的转变,让协商民主既能“上连天际”,又能“下接地气”。推进人民政协内部机构改革,建立健全党际、团体、民间协商等承接平台,逐步实现协商民主主体由国家公权力唯一主体,向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社会界别、基层群众等多元主体结构转变。

3.建立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和法律。拓宽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知情的渠道,建立健全必要的情况通报制度,做到协商各方能够信息对称;健全协商程序和效果跟踪制度,协商什么、何时协商、采用什么方式协商、协商的结果如何进入决策层面?需要做出更加明晰而具体的规定,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保障;对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要总结提炼、试点推广、跟踪完善,适时通过立法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使协商民主不仅具有文件规定,更具有法律依据,以推动我国协商民主的法制化建设。

4.营造宽松活跃的环境氛围。各级党政领导要发扬民主作风,让各个方面说真话、讲实话、道出心里话,切实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努力营造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政治局面。在全社会倡导宽松、和谐的政治文化,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支持民主党派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优化民主党派建真言、出实招的环境,推进民主党派以主动负责的姿态介入国家政治生活,让更多的社会公众能真切感受到民主党派的影响力和作用。

5.围绕关注民生的工作重点。发展和改善民生是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民主协商的重点,协商内容要从行政事务为主转向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为主。

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事项,必须经过充分协商、反复协商。协商之前要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倾听人民群众呼声,体察人民群众意愿,协商过程必须把握人民群众脉搏,反映人民群众诉求,使各方面、各阶层的利益和愿望,能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得到更好地体现。

6.建立公开透明的操作程序。一是协商信息公开,协商之前通知各方协商事项,提供相关资料,让协商方有充足的时间调研、讨论,从而提高协商的质量;二是协商内容公开,对协商事项的意图或初步方案,各种意见和建议,凡能公开的内容都有必要进行公开;三是协商结果公开,对于协商方的一些重要意见和建议在决策时的采纳情况,予以说明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既要避免“暗箱操作”,也要防止那种为了赋予党政意见合法性与民意基础,通过协商形式“走过场”的做法,使协商真正成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7.构建相互尊重的平等权利。相互尊重、彼此平等是协商民主的一个基本前提,协商过程是平等参与、增进理解、增强团结的过程。参与协商的任何一方,都没有凌驾于其他方之上的权利,各方都应该做到换位思考、以诚待人,既要敢于提出意见,又要勇于接受批评,在表达己方利益诉求的同时,更应尊重其他各方的利益诉求,不能自以为是。

五、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未来憧憬

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完善我国民主政治的理想路径。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和完善协商民主机制,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望未来,一幅壮丽而动人的社会图景正在我们面前铺展。

1.民主制度更加美好。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既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又富有现代政治文明的气息。在中国创造的现代化与民主化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并驾齐驱、双翼齐飞。人民内部各个方面通过“选举”和“协商”的渠道,充分行使民主权力,参与国家管理,中国民主制度必将日臻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2.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当今中国,正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多。协商民主的作用,就是通过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将社会上各种异质性要素、政治诉求等有机整合起来,使“政治参与”和“组织有序”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使矛盾双方通过沟通、协商达成谅解,避免暴力事件和群体事件发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国家竞争力明显提升。国家作为一个组织,其竞争力不仅表现在经济科技实力上,也表现在国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上。协商民主在中国的稳步推进,必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凝聚改革开放共识,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找到发展的最佳途径。它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将领导意图、专家意见、群众意愿、社会反映连为一体,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4.人民政协作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组织形式,涵盖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海内外同胞,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必将要求进一步规范人民政协活动,健全政协组织结构,为协商民主的开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进而通过人民政协平台的辐射作用,不断丰富协商民主的形式和方法,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拓宽社会各界有序参与政治的渠道,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憧憬美好未来,一个富有诗情而又自信的声音在我们耳边回响: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人民为之奋斗的梦想。相信凭借13亿多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勇气,协商民主一定会在中国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花朵。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郑韶武]
标签: 协商   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