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理论动态 > 正文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

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环境十分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持续了5年,世界经济复苏仍然充满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失业等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全球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国内随着劳动力土地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产业结构趋同、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等已成为突出问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宁可主动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也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长远发展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切实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引导经济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增长

习总书记谈到经济发展速度时说道,“就是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201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7.2%,这比前几年有所降低了,这里面降低的因素就有我们主动控制速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个因素。”

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要继续维持过去不计代价的粗放型高速经济增长,已不再可能。必须通过对宏观政策的调整、引导,推动经济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增长。在财政政策方面,要避免赤字财政,压缩政府行政开支,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结构调整、保障民生的支持,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在货币政策方面,要管理好流动性,科学应对货币市场出现的短期波动,适度调控银根,重点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加强监管和规范发展,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

改革为经济创造更长远的增长动力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已进入一个向改革要效率、向改革要增长,用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新时代。笔者认为,今后我们需要的是高质量高效益的GDP,比拼的不应是传统GDP的速度高低,而是结构调整的速度、经济转型的速度,归根到底是拼体制机制改革的速度。因此,应尽快凝聚改革的共识和动力,推进更广泛和深入的制度改革创新,推动我国未来的长远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通过简政放权、把政府该放的权力放开,把该管的事情管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各类企业营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笔者认为,在财税金融改革等方面,要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积极推动金融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大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改革。在推进经济结构改革方面,要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金融、公用事业、服务业等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引导民间投资增长,为各类所有制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创新驱动战略

未来科学技术引发的重大创新将会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进一步发生深刻变革,必然对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综合竞争力带来重大影响。习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创新驱动是我国发展形势所迫。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国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才能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通过深化改革,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要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等领域加强支持和协调,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

[责任编辑:赵斯昕]
标签: 不竭   核心   改革   动力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