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理论动态 > 正文

保险能否解决老年群体的难题?

(原题:“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3天售出11386份  一份保险能否解决老年群体的难题?)

12月16日,北京市开始销售“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有数据统计,开售3天售出11386份,被称为“史上卖得最好的保险”。由于之前不敢搀扶摔倒老人的新闻不断曝出,该险被寄望于解决老人“扶不起”的难题,不少人将其解读为“摔倒险”。

“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热卖说明了什么?它是否能承担起“摔倒险”的重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学者。部分学者表示,保险对人的精神、品质、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是有限的,作为一种经济方面的制度安排,尚难从根本上解决老人摔倒后“扶不起”的问题。

 社会需求旺盛

由于疾病发生率高、意外伤害潜在风险大,保险公司向来对老年群体“绕着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保险与精算系副主任潘国臣认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短期内热卖反映了人们对“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迫切要求,也折射出此前老年保障服务的相对匮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袁辉也认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卖得好说明老年群体面临该类风险较为突出,产品迎合了社会需求。他同时表示,“从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原理看,保险是在精算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价格才推出的。”

“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的推出,正值老年人摔倒事件频繁见诸媒体,成为公众热议话题之时,有学者认为这或许与保险公司的营销策略有关。“但作为消费者,也不用过多担心。”袁辉表示,保险定价、保险条款拟定等要经过严格的程序,监管部门会维护消费者的权利。

 解困作用有限

保险通常被认为是转移和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段。而华中科技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石人炳表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并不能减少或预防老人意外的发生,只是在发生意外后分担一些经济上的负担。”他认为,此险更是与“老人摔倒不敢扶”的问题不搭界,路人不可能在问“是否办了保险”之后再决定是否扶起。

“保险一定程度上会对出现风险事故后的行为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潘国臣认为,但是,作为一种经济方面的制度安排,保险对人的精神、品质、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是有限的。所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老人摔倒后“扶不起”的问题。

“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不包括因疾病而导致的意外。潘国臣介绍说,“意外险的理赔会坚持‘近因原则’,即考虑导致意外伤害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如果是疾病(单一原因)引发意外事故,就得不到保险赔偿。”由于导致老人意外伤害的原因往往会掺杂疾病因素,这就使理赔难度增加。

 市场潜力较大

如何让老年人有幸福的晚年生活,是全社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袁辉表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如此受到追捧促使人们思考,如何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的、规避特殊风险的保险产品。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保险市场必然会在政策扶持下渐成规模。“当保险市场覆盖的广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向深度发展。”袁辉认为,随着保险市场的深化和保险公司经营方式的转变,老年人群的风险转移将备受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

对于意外险或健康险的投保人群来说,50岁是投保价格的分水岭。相比年轻人,适合老年人的保险品种少,保费也高。潘国臣认为,在某些特别重要的险种上,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袁辉也表示,政府配套措施要跟上,例如,对具有准公共品性质的保险产品,政府可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减免以及保费补贴政策等。

在保障老年群体利益的同时,如何保证财政的可持续性显得尤为重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副主任封进表示,不能等患病后再考虑如何减轻负担,而应加强日常的健康维护。潘国臣也认为,从长远来看,老年人从时间上分散风险的观念应该加强。

由于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照料老人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为了鼓励更多的人从事照料老人的工作,封进认为,护理人员的相关保险也应进入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视线。

[责任编辑:赵斯昕]
标签: 难题   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