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重大问题研究 > 国际观察 > 正文

乌克兰政治危机凸显三重博弈

在维尔纽斯“东方伙伴关系”峰会召开前夕,由于乌克兰政府突然宣布暂停欧洲一体化进程,此举引发乌国内欧洲一体化支持者的强烈抗议。连日来,乌克兰国内抗议活动持续发酵,酿造了继2004年乌“橙色革命”以来最大规模的街头政治事件。目前,以基辅独立广场为中心的国内抗议,在形式上已演变为要求政府下台、提前举行总统大选和议会选举的反对派阵营夺权之争。

此次乌克兰出现的国内大规模抗议,不仅凸显了乌国内政治累积的深刻矛盾,更折射出国际力量围绕乌克兰所展开的激烈地缘政治博弈。乌克兰国家方向之争、党派权力斗争以及大国间地缘政治博弈,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使得乌克兰此次政治危机显得扑朔迷离、前景难料。

国家发展方向的抉择。在乌克兰国内政治生态中,亲俄的东部地区与亲西方的西部地区长期对立已成为特有现象。在国家发展方向问题上,西部地区支持加入欧洲一体化,东部地区支持加入俄白哈关税同盟。一直以来,在涉及国家发展方向的重大抉择面前,东西对立的国内政治生态成为亚努科维奇政府面临的重大考验。

亚努科维奇政府自2010年上台以来,从前政府亲西方的外交政策转向全方位平衡外交政策。在国家方向选择上,加入欧洲一体化被确定为乌外交优先方向,但囿于在贸易和能源上对俄罗斯的严重依赖,乌不得不在欧盟与关税同盟之间寻求利益平衡。然而,无论关税同盟还是欧盟,都要求乌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俄总理梅德韦杰夫明确表示,乌克兰不能“同时坐到两张椅子上”;欧盟也从法律角度强调,欧盟东部伙伴国家不可能既加入关税同盟,又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因此,夹在“欧盟和俄罗斯两个怪物之间”的乌克兰一直处在向东或向西的艰难抉择中。

2013年维尔纽斯“东方伙伴关系”峰会将乌克兰推向了决定国家发展方向的十字路口。此前几个月,乌克兰与欧盟在签署联系国协定问题上相向而行的步伐明显加快。乌政府积极向欧盟靠拢的政治路线,无疑提高了国内欧洲一体化支持者的心理预期。但随着政府政治路线的突然调整,加强与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国家的经济联系,引发国内大规模抗议。

围绕总统宝座的运筹。乌克兰实行多党制,目前,官方登记的政党有198个之多,党派之间的斗争尤为激烈。从国内政治上讲,此次乌克兰政治危机很难排除争夺2015年总统宝座的影子。

在涉及乌克兰国家发展方向的重大抉择面前,在维尔纽斯峰会之前一段时间,政府积极奉行加入欧盟的政治路线,此举被广泛解读为争取乌西部地区支持率。要指出的是,尽管选择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本身会迎合西部地区民众的支持,但此举对乌经济影响的消极预期,使得亚努科维奇政府不得不考虑国家经济利益受损而造成支持率的整体下降。

从反对派阵营整体实力来看,前总理季莫申科最可能成为亚努科维奇2015年捍卫总统宝座的真正对手。欧盟方面坚持认为乌当局对其的判决存在政治动因,释放季莫申科成为欧盟同意与乌签署准成员国协定的关键条件。不难看出,在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问题上,季莫申科因素不仅是司法问题,更是一场涉及2015年乌克兰总统大选的运筹与博弈。

地缘政治争夺。自后冷战时期以来,乌克兰日趋成为俄罗斯与美欧的地缘战略必争之地。如果说2004年乌“橙色革命”暗藏着俄罗斯与美欧的地缘政治较量,那么此次乌克兰政治危机也不例外。

从欧洲方面看,随着欧盟最后一次东扩的完成,其东方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2009年,欧盟正式启动了取代欧洲邻国政策的“东方伙伴关系”,对象国涵盖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其主要目的是加强欧盟与东方伙伴国之间的政治联系,并为进一步经济一体化创造条件。但乌政府在峰会前突然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做法使其黯然失色。

在俄罗斯,欧盟“东方伙伴关系”政策一向被视为美欧对俄地缘战略的进一步挤压,对此十分警惕。当前,在普京试图构建欧亚联盟的大背景下,拉乌克兰加入关税同盟成为俄地缘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在对乌政策上,鉴于俄乌传统上形成的紧密经济联系以及后者对前者的能源依赖,俄不断以贸易和能源为杠杆掣肘乌克兰,以阻止乌加入欧洲一体化。俄罗斯与美欧展开的地缘政治争夺,使得原本错综复杂的乌国内局势更加难以预料。

目前,乌克兰国内政治危机仍在持续。在维尔纽斯“东方伙伴关系”峰会之后乌克兰又一次完成了外交上的东西“再平衡”,在缓和来自俄罗斯方面压力的同时,并没有关闭欧洲一体化的窗口。但是,乌国内政治生态却在不断恶化,亚努科维奇政府的平衡外交政策能否应付复杂形势下的诸多问题,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乌克兰   危机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