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国情调研 > 正文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十破十立”

思想永远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有多远,行动就能走多远。全面深化改革,首先是思想的改革,必须冲破思想观念的禁锢,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到“十破十立”。

一要破除求稳怕冒的思想,树立敢为天下先的理念。中国人有中庸的文化传统,反映在改革上就是求稳怕变。有的担心改革会带来不可预知的情况,增加风险,因而瞻前顾后,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有的抱残守缺,看不到形势变化,思维总在封闭的圈子里重复“昨天的故事”;有的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缺乏朝气和锐气;有的总是慢半拍,在步步退守中跟上社会进步,在节节败退中适应时代发展。改革是做前人未做过的事情,创前人未开创的大业,关键是一个“变”字,必须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30多年前,习仲勋主政广东,率先向中央提出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的请求,之后广东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并长期走在全国前列。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冒死摁下血手印,签“生死契约”,启动了中国农村土地联产承包改革的大幕。当前,我国改革处在重要关头,犹豫不决、畏缩不前不仅难以维持现状,而且会前功尽弃,更加需要发扬改革家的勇气和智慧,“杀出一条血路来”。共产党人要敢于“豁出去”,哪怕是悬崖绝壁,哪怕是危机四伏,也要敢闯“雷区”,迎难而上,当深化改革的时代“弄潮儿”。

二要破除畏难推责的思想,树立勇于担当的理念。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遇到大事、难事、棘手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困难面前绕道走,遇到挫折就回头;有的抓工作拈轻怕重、挑肥拣瘦,不愿抓难度大、显效慢的事,有功劳就抢,有责任就推;有的当“太平官”,奉行“少惹麻烦”的行事原则,怕“得罪人”不敢坚持原则,得过且过混日子。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这些问题敏感、复杂、困难,解决起来难度很大。惟其艰难,才更需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敢于担当,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也是凝聚人心、团结力量的政治保证。能不能在矛盾、问题、困难面前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最能检验干部的党性、品行和作风。作为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牢记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敢于啃骨头,敢于涉险滩,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三要破除等待观望的思想,树立抢抓机遇的理念。当前,有些单位和同志对改革心存疑虑、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有的主张等一等、看一看,有的是走一步、看一步,有的甚至像“墙头草”,跟风摇摆,择机打擦边球。“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观望,可能引发一群人的观望。观望一旦成风,必将迟滞改革。改革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我们面临的主客观条件都对改革有利,历史机遇千载难逢,时不我待。抓住机遇就能赢得战略主动,否则就有可能陷于被动。“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只有及时消除等待观望思想,紧紧抓住机遇,才能形成强大的推进改革的正能量,才能再一次大踏步地向前走,不紧是“赶上时代”,而且要“引领时代”。

四要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开拓进取的理念。因循守旧是一种习惯势力和习惯思维,突出表现为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有的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经验,有的习惯于弹旧调走老路,有的还拿昨天的模子套今天的泥巴。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说,因循守旧就是思想落后于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者,无不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之人。推进改革,必须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敢于打破旧框框,强化开拓进取的意识,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进行脑力革命,以积极的态度、开放的思维和宏大的气魄去推进各方面的创新。

五要破除坐而论道的思想,树立真抓实干的理念。有的党员干部只有唱功、没有做功,习惯于纸上谈兵,讲话时斩钉截铁,表态时言辞恳切,但实际工作中,常常是嘴皮子行千里,屁股蛋没挪窝;有的夸夸其谈,看似思想很解放,但遇到具体事却理不清思路、抓不住要害、找不到方法。“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习近平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中国梦的愿景就在眼前,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推进改革,要把“道”搞清楚,更重要的是把“道”付诸实施,踏踏实实地干,真刀真枪地干,不搞形式主义,不犯官僚主义,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只有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才能走上阳光道。

六要破除行政管用的思想,树立市场主导的理念。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管理中行政化色彩很浓,很多党员干部习惯于用行政手段管理事务,导致社会活力不足。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是经济发展中更为实质、更为关键的问题。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因此,要坚决抛弃行政管用的思想,树立市场主导的理念,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七要破除固守经验的思想,树立按章办事的理念。通过35年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很多单位和领导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坚持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有助于把改革引向深入,但是也有一些经验随着改革的深入变得不合时宜,需要及时破除。有了经验固守经验比没有经验更可怕。比如,一说要对某项工作重视,就是要主官主抓、事必躬亲;一说要加大工作力度,就是要搞几项大活动、做几个大动作;一说要工作作风深入,就搞一竿子插到底,一窝蜂地涌向基层。法规制度集中反映工作规律,是抓好改革的基本遵循。深化改革的目的就是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深化改革必须强化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的意识,让事按制度办、人按职责干成为每名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八要破除本位主义的思想,树立从大局出发的理念。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不但作为矛盾而存在,而且作为系统和过程而存在。任何时候都存在如何处理局部与全局关系的问题。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往往打着为公家办事、为集体谋利、对部属负责的旗号,过分关注和迁就个人、小团体的利益,感情高于原则,关系代替政策,不管合理不合理都办,不管违规不违规都争。有的在改革措施面前,不算大账算小账,有利的事就干,没利的事就不干,能落好的事就干,得罪人的事就不干。邓小平早就指出:“要提倡顾全大局。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深化改革是全面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树立“一盘棋”思想,时刻关照全局、服从全局,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一切从大局出发,不搞“屁股指挥脑袋”的本位主义。

九要破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古人讲,“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但是不可否认,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视力”下降,出现“近视眼”情况,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急功近利,有的急于展才能,越想露一手,往往露出的是自己的“尾巴”;有的急于出政绩,搞GDP崇拜,喜欢寅吃卯粮、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导致出现发展不可持续的困境;有的急于获利益,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准则,权力变现急不可耐。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总是向地下生根,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变化,等到第六年雨季来临,毛竹终于钻出地面,之后就像施了魔法般快速生长。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战略视野和前瞻眼光,特别需要做好深扎“根系”的工作。党员干部要甘做栽树人,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计较一时得失,不追求立竿见影,不奢望一劳永逸。

十要破除骄傲自满的思想,树立掘深井得甘泉的理念。骄傲自满是人性的一大弱点。因为始终具有很强的“赶考”意识,不自满、不懈怠,我们党才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然而,当下有的同志却躺在功劳薄上沾沾自喜,满足现状,固步自封;有的膨胀了自我,滋长了狂傲,思想无法沟通,工作不能协作。《贞观政要》中有句话:“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像打井,到一定程度总觉得该出水了,可就是不出水,如果这时坚持下去继续深挖,甘泉就会喷涌而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如果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很可能导致改革功亏一篑。自满者败,自矜者愚。在成绩面前要“自豪而不自满”。西谚有云,谁在凯旋中战胜自己,谁就赢得了两次胜利。只有改革“挖深井”,才会人民“品甘泉”。

[责任编辑:赵斯昕]
标签: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