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理论动态 > 正文

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访《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如何理解总目标?如何准确把握总目标?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

记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您怎样理解这个总目标?

江必新:总目标的作用是为全面深化改革定位导航。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对此,各方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但是,对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大家有不同看法,有的认识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为此,中央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总目标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可见,总目标不但关乎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方向,也是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决定性因素。

记者:在您看来,如何准确把握这个总目标?

江必新: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制度自信与完善发展的关系、道路坚守与治理现代化的关系、体系建构与能力提升的关系、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关系、总体目标与根本目的的关系。

记者:怎样处理好制度自信与完善发展的关系?

江必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根本的制度保障。具体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外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民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充分自信。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制度自信并不意味着制度本身完美无缺,不需进行任何改革。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本身需要不断加以弥补和改进。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变革,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中进一步增强全党全国人民的制度自信。

记者:怎样处理好道路坚守与治理现代化的关系?

江必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头等大事”,“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道路决定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决定》重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回避矛盾,中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遭遇的困难很重,可能的风险很大。惟有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走得通、走得久。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既改革不适应实践要求的体制机制,又不断构建新的制度和体制机制,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

记者:怎样处理好体系构建与能力提升的关系?

江必新:体系构建指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即构建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发展和完善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能力提升,指的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也就是提高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科学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孕育高水平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解决中国各种问题,实现各项既定目标,关键要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长期以来,我们十分重视制度建设,通过不懈努力不断完善各方面的制度和体制机制,但在如何发挥好制度效能方面重视不够。所以在接下来一个阶段,我们党和国家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将要把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个人认为,国家治理能力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能力:整合意志、凝聚共识之能力;维护秩序、确保国安之能力;发展经济、保障福祉之能力;化解矛盾、维护和谐之能力;保障权利、控制权力之能力;缔造人文、弘扬价值之能力;维护生态、保护环境之能力;依法办事、依法治国之能力。这些能力提升的过程,也就是我国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的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实际效能的过程。

记者:怎样处理好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关系?

江必新: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但此次三中全会研究的是各个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

为了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实现,《决定》又强调了“六个紧紧围绕”的具体目标,即: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可以这样说,“六个紧紧围绕”,就是在道路确定、方向明确的基础上绘制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航向标。坚持“六个紧紧围绕”,就能够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记者:怎样处理好总体目标与根本目标的关系?

江必新:这里说的根本目标,指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即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三个让”中的前“两个让”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第三个“让”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来的。

《决定》把至关重要的这“三个让”组合起来,作为我们党领导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根本目的,既有新意,更有心意,它表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面改革进程中,一以贯之地倡导劳动与资本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财富创造与财富分配的统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统一。

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要通过不断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来实现;都要通过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把社会财富的蛋糕不断做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来实现。

旗帜鲜明地提出这样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根本目标,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道路的坚守、对善治的向往、对未来的担当。

[责任编辑:赵斯昕]
标签: 目标   改革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