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学术视野 > 政治 > 正文

地方政治的能动者:一个比较地方治理的分析路径(3)

四、未尽的讨论

托尼·赛奇在谈到研究中国地方政治的感受时曾经形象地将其比喻为“盲人摸象”,[31]每个研究者了解到的地方政治都是“局部”的政治,因为他们研究领域、观察对象以及采取路径和方法不同。但是,是否这些“局部”的知识能够转化为“普遍性”结论?这对于每个研究者以及整个研究群体来说都是一个艰巨的考验和充满刺激的探险。

目前的研究从地方官员与制度互动的视角,探讨了地方政治的重要主体——地方官员作为一个群体的行为特征是如何受制度的塑造,又是如何影响制度运行的。这些观察尽管也具有局部性、片面性,但是其所采取的研究路径,即围绕地方官员来形成一般概念,然后对经验材料进行分析,不啻为一种将局部知识普遍化、一般化的有益尝试。一方面因为地方官员的行为选择是在制度结构的激励和约束下实现的,他们的行为不是单纯的个人选择,而是制度选择,反映了宏观制度运行的基本逻辑,从而使我们观察中国的宏观制度有了微观的视角;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地方官员行为的研究,可以较好地解决中国的现实政治运行与制度文本之间的差距。俗话说,“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特别重要的事不开会”,文本制度多停留在讲话文件之中,或者被束之高阁,现实的政治有其朴素的逻辑或者“潜规则”。研究地方官员,可以使我们更加贴近真切的现实,了解到地方官员是如何处理现实需求与制度文本的紧张关系。在这点上,研究不仅具有批判性,也有建构的可能。

中国社会正处于伟大的变革时期,纷繁复杂的现象层出不穷,但许多现象转瞬即逝。这是中国社会最大的独特性。对于研究者来说,除了要密切关注地方政治的各种变化外,还要重视那些没有改变的东西。这些没有改变的东西,有的是中国社会独特的,有的则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为什么有的改变了?变的方向和形态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没改变,哪些没有改变,原因何在?从信息更为透明、资料更容易获得的地方政治入手,来研究这些问题,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在研究的过程中,无论是中国学者,还是外国学者,都应该尽量避免简单地用某个范式或者某套价值观来裁定丰富的现实,而要用开放的胸怀去接受中国所正在进行的各种改变尝试,用开阔的眼光来设定观察中国的坐标系。

注释:

[1]Jean Oi. 1999. Rural China Takes Off: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Refor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Andrew G. Walder. 1995. Local Governments as Industrial Firms: An Organization Analysis of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ume 101, Number 2.

[3]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他提出的“赢利型与保护型经纪”被一些中国学者用来分析当代中国的乡村干部。

[4]关于这方面研究的综述,请参考丘海雄、徐建牛:《市场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研究述评》,《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4期。

[5]《中国统计年鉴-2011》,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1/indexch.htm.

[6]王健金、今花:《我国与外国公务员数量比较》,http://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4386。

[7]孙涛、李瑛:《公务员规模省际差异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1-2008年面板数据》,《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8]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9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

[9]胡伟:《制度变迁中的县级政府行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⑩Graeme Smith, Political Machinations in a Rural County, The China Journal, No. 62, July 2009: 30.

[11]樊红敏:《县域政治:权力实践与日常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5页。.

[12]湄潭县访谈记录,2011年8月30日;樊红敏:《县域政治:权力实践与日常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2-46页。

[13]杨雪冬:《市场发育、社会生长与公共权力构建——以县为微观分析单位》,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9页。

[14]廖星臣:《还原一个真实的乡镇干部》,《乡村中国观察》,http://www.snzg.cn/article/show.php?itemid-7817/page-1.html, accessed 21 May 2012.

[15]李丹林:《关于当前乡镇干部思想状况的思考》,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7/3525699.html,accessed 21 May 2012;周平:《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解读》,《桂海论丛》2007年第4期;高德成:《贫困地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信息》2007年第6期;尹慧爽:《我国乡镇领导能力现状及建设对策》,《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刘建华:《统计法,确保数据真实》,《人民日报》2010年3月17日。

[16]Alvin Y. So(2007), Peasant Conflict and the Local Predatory State in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vol. 34, Nos. 3&4, July/October: 560.

[17]Li Changping, op. cit bei Stig Thogersen(2003), Parasites or Civilisers: The Legitimac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Rural Areas, in: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Sept. 2003: 202.

[18]四川大学和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学者访谈记录,2007年9月23日。

[19]青岛市某前任乡镇党委书记访谈记录,2009年8月20日。

[20]《“五型”干部:农村干部的新标准》,《广西日报》2008年3月11日。

[21]李昌平:《乡镇改革与乡镇干部》,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3706,accessed 21 May 2012。

[22]张铁、魏爱云:《710位乡镇“一把手”的状态》,《人民日报》2009年2月9日。

[23]即使在山东省莱西市这样一个相当发达的地区,个别乡镇也不能正常地发放薪水。访谈记录,2008年9月4日。

[24]贵州省息烽县委书记访谈记录,2010年9月6日。

[25]贾建友:《群体性事件中的乡镇干部》,http://www.snzg.cn/article/2008/0103/article_8708.html,accessed 10 June 2012.

[26]《中国基层干部权小责任大,精神压力大心理问题突出》,http://internal.dbw.cn/system/2010/04/12/052447662.shtml(accessed 21 May 2012);《决策内刊·大国“赶考”》,华文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页。

[27]《作为战略群体的企业家:中国私营企业家的社会与政治功能研究》,吴志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第66-67页。

[28]舒耕德、李安娜:《当代中国政策实施和政治稳定性研究的分析框架》,《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第5期。

[29]杨雪冬:《县级官员与“省管县”改革》,《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5期。

[30]托马斯·海贝勒、雷内·特拉培尔:《政府绩效考核、地方干部行为与地方发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3期。

[31]托尼·赛奇:《盲人摸象:中国地方政府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第4期。

(作者单位:杨雪冬,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托马斯·海贝勒(Thomas Heberer),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东亚所教授;舒耕德(Gunter Schubert),德国图宾根大学大中华研究中心教授)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央编译局网站(www.cctb.net),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出处:http://www.cctb.net/zjxz/expertarticle1/201312/t20131224_299384.htm】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郑韶武]
标签: 地方   路径   政治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