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出环境容量优化空间布局
守住生态底线,也腾出了环境容量,有利于优化发展空间,令我们的家园更绿更宜居。
汽车疾驰在东莞大道上,两侧数十米宽的绿化带平整如茵,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现代化的商厦错落于绿丛中。漫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处处鸟语花香,绿树葱茏。这个72平方公里的国家高新产业园看不到浓烟弥漫的厂房,却有近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
“世界工厂”低端、繁乱、污染的印象被颠覆。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近年大力推进的森林进城围城,正是新一轮绿化广东的重要目标之一。
去年8月底,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并召开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的宏伟目标。
“这是广东第二次‘绿色革命’。”省林业厅厅长张育文说,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将全力推进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四大生态工程,带动提升全省森林生态效益。
到2015年、201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8%、60%,森林面积分别增加到1.60亿亩、1.63亿亩,森林蓄积量分别达到5.51亿立方米、6.20亿立方米;力争森林覆盖率、森林年生长量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腾出环境容量,令更多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更快更好地“上马”。
去年6月,揭阳至惠来高速公路环评顺利通过省环保厅审批。“没想到,环评批复比预计开工的时间,足足提早了半年多。”从报纸上看到这则消息后,当地老百姓喜出望外。
作为连接揭阳市空港与惠来沿海产业带两大经济“引擎”的生命线,在粤东西北亟待振兴发展的背景下,揭惠高速对粤东发展的意义可见一斑。去年来,省环保部门对交通基础建设、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和城市扩容提质等项目,专门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省重点项目审批时间提速到6.2个工作日。
创新市场机制激发绿色动力
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广东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探索中,再度当起了先行先试的“排头兵”。
6个小时内,300万吨的配额被28家控排企业和新建项目单位竞价成功。这是广东不久前进行碳排放有偿配额竞拍的“盛况”。
近年来,我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有效地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10年广东纳入国家首批低碳试点,2011年广东省研究部署碳排放权交易,2012年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3年完成首批碳配额分配正式启动交易。与北京、上海等先于广东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城市相比,广东启动初期就实行碳配额有偿分配,这在全国各个碳市场尚属首例。
就在我省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前两天,筹备多年的广东省排污权交易试点也迈出了第一步——4家电厂分别与当地政府签订排污权交易协议,完成排污指标的一级市场的首宗交易,总交易额2083.7万元。
“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两大交易陆续取得突破进展,是我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落子,其将企业外部性成本内在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省社科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细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