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热点观察 > 正文

文化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变的实现路径

—以河北省为例

核心提示: 【摘要】河北省文化资源优势明显,但与其所拥有的文化资源相比,河北的文化产业尚未成为优势产业。文章认为文化资源转化可通过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两种方式,并遵循四项原则,同时妥善处理内部文化资源与外部文化资源、模仿与创新的关系等方式,加速实现文化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 【关键词】文化资源 转化 文化产业 优势 加速

近年来,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增速明显,但是文化产业仍未形成优势产业。河北GDP主要来自于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钢铁等传统行业,因此,当前河北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尤其是2013年以来,全国最重环境污染地区的恶名使得河北GDP在全国第六的排名黯然失色。严峻形势倒逼河北经济向环保低碳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转型,文化产业向经济支柱性产业快速推进已成迫在眉睫之势。

文化资源的概念

关于文化资源的概念,目前学界尚无定论。有人认为文化资源作为文化的派生物,其本质是“无形”的。它囿于文化的“无形”形态之中,通过文化传统、习俗和惯例等赋予实物具体特征,文化资源的开发即从“无形”向“有形”转变;也有人认为,文化资源即文化产业资源,而文化产业资源则指一切可以产业化的文化存在对象,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历史遗迹、特色工艺品等)、无形的精神资源(民俗风情、历史传说等)与人才资源等。综合学界观点,文化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解释。从广义来讲,文化资源即承载文化蕴涵、体现出文化特性的有形和无形资源,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它凝聚了人类无差别劳动成果的精华和丰富的思维活动,带有人类进步的痕迹,具有人文特征和传承价值。从狭义来讲,文化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以一切文化产品和精神现象为指向的精神要素。其主要存在形式为精神形态,如历史人物、古迹、民俗、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戏曲等。

当然,对文化资源的分类可以有不同角度,从文化特性上而言,文化资源不仅包括具有文化特征的历史资源、民俗资源等人文文化资源,也包括某些特殊的自然资源。从商业开发价值来看,可分为可度量的文化资源和不可度量的文化资源。

河北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其优势

河北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项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全国第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居全国第二……。河北的文化资源包括丰富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等,这些资源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历史悠久绵延不绝。从远古中华祖先尧舜禹,到春秋战国时期燕赵中山古国,再到元明清时期京畿要地,留下无数历史遗迹。从古长城到历代皇家的行宫别院,从始皇帝、曹操、李大钊、毛泽东等历史名人的足迹,到抗日战争中的平原游击队、白洋淀雁翎队、狼牙山五壮士,再到西柏坡走出的红色军队……。

色彩绚丽形式多样。河北的文化资源异彩纷呈,仅地方戏曲就有河北梆子、唐山皮影等30多种,民间曲艺有乐亭大鼓等30多种,民间歌舞有146种,还有融合儒释道三家的庄重典雅的乡村古乐,传统武术及杂技艺术等多样形式……。

兼容并包有容乃大。农业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融合,战争与和平交织、陆地与海洋文明在这里汇聚,更有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河北拥有成语典故、民间传说等语言文化;饮食起居、婚丧嫁娶、风俗礼仪等习俗文化;剪纸、年画、石雕、宫灯、内画、泥人等民间技艺……这些文化资源具有深厚底蕴,且特色鲜明。

文化资源产业化的一般方式

直接转化。这一般发生在文化资源所属地,主要指文化资源改变原来的自然传承方式,直接转化为产业,通过市场化模式运作,实现经济价值和产业价值。如民间技艺的产业化,无需对文化资源本身进行改变,保留其原貌,仅限于对其进行技术改进、内涵丰富、规模扩大、市场营销等,其祥和、团圆、平安、富裕、吉祥的主题不变,其理想主义审美价值体系不变,这种转化方式就是直接转化。如冀派内画的产业化就是直接转化的范例。冀派内画立足市场需求,建立现代化企业模式,实现了由传统艺术向文化产业化方向的转变,在“生产—再生产—储存、分配和服务”的产业链条上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创新,在产品的使用载体、制作工艺、题材风格、人才培养、品牌意识、行业规范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尝试,同时注重文化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使得在保存和发扬非物质性民族文化遗产的同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成为河北最具影响和实力的艺术产业。

间接转化。文化资源的间接转化较为复杂,属于不完全转化。间接转化指文化资源在产业化过程中呈现出内容功能方面或形态方面的变化或转换。间接转化既可以从所属地的文化资源,也可以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资源中借用或萃取,实现产业转化。间接转化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大部转化,指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将其主体部分进行转化。如文学作品的改编—由经典名著(如《红楼梦》)改编为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舞台艺术、电子游戏等均属此列;二是部分转化,也可称杂合并转化。是指运用某一文化资源的部分与其它文化元素嫁接杂糅,杂合成一种新的形式或内容。如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根据俄罗斯同名芭蕾舞剧改编的杂技版《天鹅湖》,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形态,被赞为“最美的杂技、最险的芭蕾”,获得了巨大成功;三是萃取文化资源的核心(标志性文化元素或符号)加以引申生发,通过创意思维创造出具有全新内容或形式的文化产品。此类转化对创意的要求极高。如迪斯尼公司出品的米奇,创作者把人类的健康动画价值观和美好品质通过动物形象表现出来,塑造了可爱的动画形象。迪士尼公司成为全球闻名的大型跨国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娱乐节目制作、玩具、图书、电子游戏和传媒网络,甚至家居、服饰等多项产业,主题公园遍及世界著名的欧亚商业中心,取得丰硕商业价值。

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策略原则

启智性原则。文化资源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往往含有启发、启迪人们智慧的寓意。文化资源产业化应承接其启智的内涵,使受众在文化产品消费过程中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启迪。如传统年画中的“荷”,蕴含着我国古典哲学中和谐和睦的思想,反映出人们的美好愿望。启智性原则强调“智慧”而非“教育意义”,获取智慧是人类的求知本能,人们渴求从各种途径得到智慧而非“教育”。“教育”会拉远人们与文化产品的距离。

情感对应原则。文化资源跨越时空阻隔与当下人们的文化心理相适应,如与崇高的、优美的、悲壮的、幽默的等各种模式的情感形成对应,进而投射到具体事物的物质形态上,使这些事物在人们眼里具有了情感因素。如我国传统年画中常常把莲花和鱼画在一起,以示“连年有余”之意;喜欢用“蝙蝠”、“葫芦”代表“福”、“禄”的意思,希望家人福禄齐全。这些事物长期被人们视为吉祥物,植根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直到今天,人们仍然自然而然地喜爱这些事物,在此,古人和今人的情感实现了对应。

审美时尚原则。审美时尚特指现时社会中广泛流行的审美现象。作为当下审美、时尚新组合的词组,审美时尚既包含审美因素,也包含时尚特点。审美时尚给追随者以情感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在当今经济发展前提下,审美日常化,消费流行化。受众以审美视野对时尚进行审视和观照。文化资源产业化既然要服务当下,就要契合大众的审美时尚需求。

价值观互通原则。人们因人种、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制度各异,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我们因而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但是,无论世界怎样变化,人们的信仰多么不同,总有诸如对人、事、物的价值、意义判断趋于一致的情形。如人类对美好品质真诚、善良、爱的赞美,对安全、和平、正义的向往,对终极目标快乐、幸福的追求等,打破时间空间,终成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因此,文化资源产业化需要对普世价值寻求表达,才能赢得更多受众。

需要妥善处理的各种关系

地域文化资源与外部文化资源的关系。首先,文化资源是人类长期无差别劳动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所属地近水楼台,理应在使用上抢占先机,发展成优势产业。其次,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打破国家民族界限,使外部文化资源“为我所用”,加进自己的创意,开发出具有高度认同性的文化产品。事实证明,一些文化产业强国之所以能获得惊人的经济效益,就在于能善于利用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本土文化资源匮乏的美国能够成为世界文化产业强国就是很好的例证。

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发展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模仿与创新的问题。我们发展文化产业从模仿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始,但是之后要学会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形成文化产业竞争力,在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分别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思政部副教授;本文系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加速实现文化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变的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3JJ051)

责编/边文锋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文化资源   路径   优势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