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重大问题研究 > 中国战略 > 正文

公共外交应成为我国和平发展外交的重要推手——论提升我国公共外交质量的途径和关键(3)

核心提示: 近些年国内学术界和政策界对公共外交热议不断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将“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列为中国外交的任务之一。这为深化公共外交研究指明了方向。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共外交从来都是国家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总体外交布局。本文也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运用公共外交为我国和平发展的总体外交战略服务。目标任务界定和手段分析是公共外交研究的核心课题。本文在介绍西方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国际环境等,就如何提升我国公共外交的质量,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见解。

以坦诚的态度应答。公共外交的对象判断自己的声音是否得到倾听和受到重视,一个最直接的渠道就是看公共外交实施方的反应。他们不仅会听其言,更会观其行。有专家指出,将倾听到的意见融合进在自己的政策、或至少在政策语言中体现自己的重视和思考,对增加公共外交对象对自己的信任非常必要。[22] 就中国公共外交的挑战和任务而言,真诚地回应其他国家对我的担忧,清晰地说明我采取某些措施的理由,坦率地承认在我对外投资过程中确实由于疏忽给当地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我会致力于改正,至少能给我公共外交的继续展开营造一个比较好的氛围。例如,尽管中国只同四个东盟国家就南海问题存在争议,但东盟作为一个整体近两年不断要求尽快与我就制定“南海行为准则”展开谈判,并对我方不积极的态度表示不满。国际上也有人利用此事做文章,指责中国傲慢、不愿约束自己。对此,坦诚的态度可以表现为首先认可谈判“准则”的必要性、展现中方的意愿,其次指明我认为时机尚不成熟的原因——“南海行为宣言”尚未得到有效遵守,且东盟对违反“宣言”的成员国没有进行有效约束。把自己的道理摆出来才有助于赢得信任。

言行一致。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言行是否一致都是建立或摧毁信誉的关键。既然我国的公共外交致力于向外界表明我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合作共赢的意愿,我国方方面面的政策措施就必须支持这些主题。同时,对于这些具体政策和措施以及它们带来的效果,也要多做宣传和推介,使其让更多人知晓,这也体现了公共外交与外交政策的辨证统一。比如,和谐世界理念、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是中国几千年传统价值与现代社会价值的结晶。倘若我国在这些精神的指引下,通过外交活动协助解决了某些国际难题,这些中式价值观就会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总而言之,公共外交不仅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推行外交政策的重要帮手。我国正处在急速发展和上升的时期,遭遇到不少来自现有国际体系的矛盾。传统的政府间外交当然是应对和解决问题的主力。不过,公共外交的特性是以民为主,非常适合当今社会个人力量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现实。如果运用得当,公共外交完全可以很好地辅佐我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的实施。

注释:

1. Ali Fisher, ‘Four Seasons in One Day----The Crowded Houses of Public Diplomacy in the UK’, Nancy Snow and Philip M. Taylor eds., Routledge Handbook of Public Diplomacy, p.251.

2. Anthony Pratkanis, ‘Public Diplomacy in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Nancy Snow and Philip M. Taylor eds., Routledge Handbook of Public Diplomacy, p.111.

3. R.S. Zaharna, ‘Mapping out a Spectrum of Public Diplomacy Initiatives’, Nancy Snow and Philip M. Taylor eds., Routledge Handbook of Public Diplomacy, pp.88-91.

4. Keith Dinnie, ‘More than Tourism: the Challenge of Nation Branding in Asia’, Global Asia, Number 3, Fall 2012, p.14.

5. R.S. Zaharna, ‘Mapping out a Spectrum of Public Diplomacy Initiatives’, Nancy Snow and Philip M. Taylor eds., Routledge Handbook of Public Diplomacy, pp.91-97.

6. Ali Fisher, ‘Four Seasons in One Day----The Crowded Houses of Public Diplomacy in the UK’, Nancy Snow and Philip M. Taylor eds., Routledge Handbook of Public Diplomacy, pp.252.

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46-49页。

8. Anthony Pratkanis, ‘Public Diplomacy in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Nancy Snow and Philip M. Taylor eds., Routledge Handbook of Public Diplomacy, p.142.

9. 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第2版。

10. 阎学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与合作共赢的外交原则”,《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1期,第6-14页。

11. 张薇薇,“2012中国公共外交:成效显著 任重道远”,《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13)》,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3月,第250-252页。

12. ‘Another U.S. Deficit-China and American-Public Diplomacy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转引自唐彦林和彭雷,“西方国家对中国公共外交的评估及启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2期,第183页。

13. 尼古拉斯•卡尔,“公共外交:以史为鉴的七条法则”,《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7期,第9页。

14. Nicholas J. Cull, ‘Listening for the Hoof Beats: Implications of the Rise of Soft Power and Public Diplomacy’, Global Asia, Number 3, Fall 2012, p.9.

15. 郑华,“中国公共外交发展进程中的困惑及其应对”,《国际观察》2012年第2期,第69页。

16. Sherry Mueller, ‘The Nexus of U.S. Public Diplomacy and Citizen Diplomacy’, Nancy Snow and Philip M. Taylor eds., Routledge Handbook of Public Diplomacy, p.103.

17. 麦启安,“‘公共外交’与‘中国形象’”,《国际人才交流》,2012年第8期,第1页。

18. 此为荷兰学者Ingrid d’Hooghe在一次座谈中向笔者提出的建议。 尼古拉斯•卡尔,“公共外交:以史为鉴的七条法则”,《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7期,第7页。

19. Shaun Riordan, ‘Dialogue-based Public Diplomacy: A New Foreign Policy Paradigm?’, Discussion Papers In Diplomacy, No.95, 2004. P.11.

20. 荷兰智库Clingendael官方网站http://ftp.clingendael.nl/publications/2004/20041100_cli_paper_dip_issue95.pdf(2013年3月9日访问)

21. Anthony Pratkanis, ‘Public Diplomacy in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Nancy Snow and Philip M. Taylor eds., Routledge Handbook of Public Diplomacy, p.128-129.

22. Nicholas J. Cull, ‘Listening for the Hoof Beats: Implications of the Rise of Soft Power and Public Diplomacy’, Global Asia, Number 3, Fall 2012, p.12.

(来源:《和平与发展》,2013年第5期。已刊载文章与上文略有文字出入。若需引用,请以已刊载文为准。)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外交   我国   推手   途径   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