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中国困境(2)

——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六大主要问题与健康发展建议

接着,来看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以上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原理及城市化的本义,考察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历史,不难看出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以下基本规律:

第一,城市化具有集约性并能创造效益。城市化可以通过推动城市发展把非集约转变为集约、把低效益转变为高效益。特别是它能集约利用土地,创造空间效益和集聚、规模效益。

第二,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非农产业与农业生产应协调发展。城市非农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农业生产发展创造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剩余粮食。农业生产发展创造的剩余粮食可以供养农业剩余劳动力迁移进城,满足城市非农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若农村人口、劳动力迁移进城过多,说明人口城市化超前发展,呈现过度城市化状态;若农村人口、劳动力大量剩余而迁移进城过少,说明人口城市化滞后发展,呈现出低度城市化状态。过度城市化易造成城市大量失业,出现“贫民窟”,形成城市二元社会结构;不足城市化则不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将影响城市非农产业的发展。

第三,人口城市化决定土地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应该与人口城市化相适应。人口城市化带来城市人口增加、规模增大,城市原有用地不足就要向外扩张,增大城市用地面积,由此形成所谓的土地城市化。城市用地规模通常由常住人口规模决定,城市常住人口增加多少,城市用地一般也需相应增加多少。如果城市用地增加少了,可能造成城市过度拥挤;增加过多,则失去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型特征,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

第四,城市化要健康发展,必须做到城乡协调发展,使城乡居民能共享城市化成果。在市场体制下,城市化的集约和效益属性,决定了城市化一般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如果城市过度发展或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过高,不仅要破坏城乡发展的协调性,而且也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这些都将影响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就要发挥“好”的作用,调控可能的市场失灵,增加农村投资,加快农村发展,并通过保护农产品价格及收入转移支付等手段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也能分享城市化的成果。

第五,城市化发展进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诺萨姆提出的“城市化水平发展模型”,揭示了区域整体的城市化在时间轴上发展的阶段性和周期性规律(Northam,1979);克拉森等提出的“城市化空间发展模型”,揭示了城市地区的城市化在空间轴上发展的阶段性和周期性规律(Bourne,1996)。城市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般都表现出不同的属性特征。

第六,城市化的发展具有区域差异性。由于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基础、经济发展条件以及人文历史特征互不相同,它们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及发展特征也都互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规律。

第七,城市化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上述规律已经足以说明,城市化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它不仅本身的各种构成要素相互作用、有机联系构成一个系统,而且还要受其外部环境因素甚至整个国家系统的深刻影响。这就决定了人们必须要以系统的视角和方法,才能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城市化过程和规律。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斯昕]
标签: 中国   城乡   一体化   困境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