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一大之后,党的代表大会逐步实现了常规化、制度化。每五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在两次代表大会之间,要召开若干次中央全会。其中三中全会一般研究重大问题,出台大政方针政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我们国家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5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围绕着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市场的作用不断扩大,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不是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总体来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府,有利于推动我国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次三中全会为主线,回顾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市场定位、市场地位、市场力量的认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22日)。主题是改革开放,主要任务是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转折。过去我们一直搞计划经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有了市场的萌芽。那个时候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最典型的就是安徽省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这一年,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签订“生死状”,将土地承包到户。中央作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决策,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农村的改革标志着市场启航。农村改革的奇迹证明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蕴藏着巨大创造力和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