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核心期刊 > 论点摘录 > 正文

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搞“新村庄建设”

【编者按】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加快编制村庄规划,加大对传统村落及有历史文化等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的保护,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文件相关规定应该如何落实?如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合理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就此,光明网记者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教授。

【要点摘录】

●村庄规划要坚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减少行政干预,尊重农民意愿。

●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既要注重改善传统村落基础设施条件,更要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并不是所有村落都要保护,而是要对有较大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村落和民居进行重点的、有针对性的保护。

●在当前我国农民收入普遍不高的现实下,住户付费会增加农民的负担,会造成部分农民的不理解、甚至反对。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方面需要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规划和投入,另一方面需要鼓励和引导多方面力量和资源参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从改革户籍制度入手,区分大中小不同城市,根据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测算转户成本,制定有差别的进城落户条件,在保障农民工在农村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使其进退有据,充分尊重农民工的意愿,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光明网:《意见》中提出“要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加快编制村庄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村庄规划的要点是什么?

龚维斌:村庄规划应在乡镇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有关规划的指导下,对村庄的产业发展、用地布局、道路设施、公共配套服务等等进行综合规划。以节约和集约为原则,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村庄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兼顾长远与近期,考虑当地的经济水平。

制定村庄规划,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以及居住方式。另一方面在村庄规划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政府应倾听农民的声音,设身处地的去为农民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凡是农民不认可的项目,不能强行推进。

光明网:如何体现加大对传统村落,特别是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的保护?现行法律对此的规定并不具体和规范。

龚维斌:我国传统村落蕴藏着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近年来,不少散落在相对偏僻、贫困落后地区的传统村落的格局风貌、以及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除了极少数被列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得到较好保护外,大多数传统村落仍“散落乡间无人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得不到有效保护。再加上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有价值的传统村落保护范围不明确。此外,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有的地方不考虑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简单地提出“旧村改造”口号。有的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变成“新村庄建设”,盲目地搞整齐划一的高层住宅模式,使传统村落格局风貌和乡土建筑遭受“毁灭性破坏”。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农民对现代生活方式和品质的合理追求,对原有居住环境的不满意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对传统村落及文化的保护形成一些矛盾。因此,在规划村庄的过程中,需要保护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村落。既要注重改善传统村落基础设施条件,更要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当然,并不是所有村落都要保护,而是要对有较大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村落和民居进行重点的、有针对性的保护。这就需要加强立法,制定保护标准,确立保护程序、保护资金来源、责任主体、责任追究等。

光明网:“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加强村内道路、供排水等公用设施的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住户付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

龚维斌:《意见》中提出建立住户付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就是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来切实解决和改善当前一些农村“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等由于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但是,住户付费就相当于城市生活中的小区“物业费”,在当前我国农民收入普遍不高的现实下,住户付费会增加农民的负担,会造成部分农民的不理解、甚至反对。这些情况会导致政策很难真正落实。因此,《意见》中明确指出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农村推行、建立住户付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这是根据各地农村的具体情况提出的可行办法,目的是因地制宜,逐步实施,不搞一刀切。

光明网:当前城乡差异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如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龚维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改善农村的交通、通讯条件,实现村村通电,保证农民能够接受广播电视信号;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确保用水方便安全。其次要着力改善农村生活服务条件,例如,加强和改善义务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和改善基本医疗条件,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医疗保健;加强和改善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服务。三是要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服务,主要有加强统筹和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加强农村社会保险机构建设,提供经办和服务水平。实现上述目标,一方面,需要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规划和投入,另一方面,需要鼓励和引导多方面力量和资源参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光明网:如何合理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龚维斌:“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这里提出“有能力”是指要促进有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来源,以及生活的技能和基本保障的农民在城镇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的本质在于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养老、医疗、子女教育、居住等方面的平等保障,使其进城以后能够与城市人一样平等享受市民权益,享受城市发展成果。但是,由于传统户籍制度附着诸多不平等的权益和物质待遇,也由于长期的历史积淀这种不平等不可能一风吹。因此,要从改革户籍制度入手,区分大中小不同城市,根据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测算转户成本,制定有差别的进城落户条件,在保障农民工在农村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使其进退有据,充分尊重农民工的意愿,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责任编辑:武洁]
标签: 建设   村庄   农村   龚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