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内部,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随着经济增长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第一,人口不能在部门和地区之间自由流动。众所周知,乡村农业属于报酬递减部门,城市工业具有报酬递增的特点;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一国的沿海地区因为有贸易机会经济增长相对较快,内陆地区由于贸易的“冰川成本”过高,贸易机会较少,其经济增长相对较慢。因此,只要人口不能在城乡和地区之间自由流动,那么伴随着经济增长而来的城乡与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就将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第二,是由机会不均等造成的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二是就业机会的不均等,前者造成了劳动者的禀赋差别并对收入分配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后者会对劳动者是否有机会获得与其能力相对应的收入构成严重的障碍;第三,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禀赋特征是资本相对稀缺,劳动要素极其丰裕,当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是把充分就业放在优先目标的时候,就会造成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间的差距放大。
从收入分配的三个决定性因素中找对策
由上可见,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大致有三个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一是要素的稀缺性;二是要素的生产率;三是要素的流动性。从这样三个因素出发,我们就比较容易找到缩小收入差距的方法。
第一,就目前大部分国家存在高失业率的事实而言,各国政府必须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置于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只有增加全社会的就业机会,才能让劳动要素变为相对稀缺的要素,进而增加劳动要素的收入。创造就业机会主要不是依靠政府投资,这会对市场经济造成很大的伤害,而是在于放松市场准入管制,鼓励人们积极创业,通过雇佣和自我雇佣来实现充分就业;
第二,不论发达工业化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经济比较落后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都必须把发展教育、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置于收入分配政策的核心位置。只有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的水平,才能有效提高劳动要素的生产率,缩小劳动要素与其他要素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发展教育首先要做到人人有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此外,还须改革现有的教育体系和方法,世界银行的研究发现,只有那种能够把课堂教育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发挥教育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功能。如果说发达工业化国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大批产业工人培养成为专业化的人才,那么对于像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来说,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有效的职业教育,把农民训练成为有技能的产业工人;
第三,是要促进要素的流动性,特别是劳动要素的流动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要素的流动性是极不对称的,其中,资本要素的流动性最强,而劳动要素的流动性最弱。常识告诉我们,对于任何要素或者商品来讲,只要其是可以自由流动的,那么无论是要素收入还是商品的价格最终都会趋于均等化。全球资本收益率趋近和劳动工资存在巨大差异的事实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同理,正是因为资本的流动性要远远高于劳动的流动性,资本就要比劳动有更多的套利机会,从而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收益要远高于劳动所得。正因为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国际资本流动加以适当控制,促进劳动要素的自由流动,对于缓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收入差距扩大,以及资本收益和劳动所得差距过大的问题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