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式危机公关”,非但没有弱化危机,反而加重了危机的恶化。
首先,缺乏成熟的信息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三鹿根本没有开展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并进行分析和正确评估风险后果。其次,危机意识不足,对危机影响预估不当,对早期投诉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回应,丧失了解决问题的先机。再次,危机意识陈旧,还停留在国有企业老一套的有问题就上报主管部门的“政府公关”层次,忽视正深受其害的消费者。最后,危机全面爆发时,严重缺乏公关策略。信任丧失和推卸责任的“道德丧失”使三鹿深陷危机。
三株口服液:自负式危机管理
自负必然导致自误。逞一时之气,让三株跌下神坛
在中国企业群雄榜上,“三株帝国”曾经如此醒目。1994至1996年短短三年间,三株从注册资金30万元发展为拥有48亿元净资产、销售额达80亿元的保健品巨头,创造了中国保健品行业史上的纪录,至今无人能及。
谁能想到,终结三株无限风光的人竟然是一个叫陈伯顺的普通老汉。1996年6月,湖南常德汉寿县退休老人陈伯顺在喝完三株口服液后去世。其家属随后向三株公司提出索赔,财大气粗的三株则拒绝给予任何赔偿,坚决声称是消费者自身问题,意欲敲诈,并再三声明自己产品没有问题。遭到拒绝后,陈伯顺家属一张状纸将三株公司告上法院。
1998年3月,法院一审宣判三株败诉,20多家媒体炮轰三株。三株对此束手无策,听任媒体按照常德中院的审判结果和观点大肆报道,任由事态发展,直到危机总爆发,上下游合作商反目,使企业经营完全陷入困境。4月,三株口服液销售额就从上年的月销售额2亿元下降至几百万元,15万人的营销大军被迫削减到不足2万人,生产经营陷入空前困境。三株公司介绍,官司给三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多亿元,国家税收损失达6亿元。
虽然1999年3月法院终审判决三株公司胜诉,但此时三株帝国已经陷入全面瘫痪状态。三株的200多个子公司停止业务,绝大多数工作站和办事处全部关闭,全国销售基本停止。创造中国保健品奇迹的三株公司,在危机应对中的表现却极为稚嫩,缺乏应对智慧,直接导致品牌陨落。
首先,三株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自信,危机意识淡薄,忽略了企业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老汉家人告状的时候,就应该积极安抚家属,认真调查事件,争取私了,不要把事情炒大。而三株公司在危机发生后,凭一时之勇和当事人唇枪舌剑、对簿公堂,反使事态进一步扩大。
其次,在一审败诉后媒体频频发难时,三株没有及时对外沟通,显示出其缺乏责任心。既然有消费者死亡,作为企业应该从负责任的角度主动表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或者拿出产品检验证明,赢得消费者和媒体的信赖,而不是指责消费者敲诈,给公众留下“不顾受害人和消费者感受”、“为富不仁、店大欺客”的印象。这个案例的最大启示是,官司不能解决一切,切忌就事论事与消费者、媒体争长短。一旦舆论定罪,企业翻盘机会就很渺茫。一切只为赢得官司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自慰。危机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官司只解决了危机“导火索”。当事企业更应重视的是随时把握公众、媒体、舆论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方向,随时不断调整和更新策略,使得舆论与媒体报道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自媒体全面开花的时代,如何正确引导舆论,与网络舆论沟通,是一个特别值得企业探索、学习、总结的课题和挑战。文 | 萧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