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重大问题研究 > 国际观察 > 正文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国家(5)

在民族关系的治理中,民族政策自身的定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在面对着复杂族际关系的多民族国家中,有的国家将民族问题置于国家治理的总体框架中审视,进而将民族政策作为国家治理民族问题的工具;而有的国家过分偏重于民族政策的意识形态功能,将民族政策作为宣示意识形态的工具。从现实层面来看,两种做法都能找到典型的例子来证明其有效性。但是,从长远来看,尤其是全球化时代民族现象和族际关系日益复杂的形势下,在将民族问题纳入国家治理的框架基础上,将民族政策作为国家治理工具的做法,应该是更能产生持久的效果,也更能应对越来越复杂的民族现象和族际关系。

运用政策手段治理多民族国家国内的民族问题,首先涉及的问题便是,确立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即民族政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发挥作用。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在价值取向上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立足于照顾处于弱势的民族群体的利益,取向于特定的民族群体;一是取向于国家本身或国家的整体利益,立足于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统一和稳定。相比较而言,前一种取向不仅更容易获得道义上的支持,也能在实际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其所蕴涵的风险也值得警惕:一是这种特惠制的政策设计,容易唤起受惠对象为获得持久的和更大的利益而与政策制定者展开博弈的意识;二是政策的边际效用会随着受惠对象在低层次需要满足后的更高利益要求的生成而递减,从而导致政策成本的急剧增加,或使原先有效的政策归于失败;三是特惠制的政策在使受惠对象产生满足感的同时,也会使相邻的未受惠对象产生相对被剥夺感和挫折感,从而使族际关系更加复杂,甚至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这也是世界上许多的多民族国家不选择此种取向的民族政策的原因。相对来说,取向于国家利益的政策,更有利于民族问题的治理。③

在国家治理的视野中,民族政策是国家治理民族问题的手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不断调整。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没有一成不变的民族政策:一方面,国家治理的主体或政策主体自身和所处的形势会发生变化,如革命党和执政党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任务有很大差别,其政策的立足点和政策目标不同,采取的政策也必然不同;另一方面,政策调整的对象也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对于同样的民族群体,在其发展程度较低时候有效的政策,会随着其发展程度提升而逐渐失去作用。在解决少数民族发展程度较低时的民族问题有效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发展程度提高以后就只可能失效,甚至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因此,政策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并在此过程中逐渐走向完善。

注释:

①多民族国家是根据国家的民族构成而划分出来的国家类型,民族国家则是国家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类型或形式,其本质是保障民族(国族)认同于国家的一套制度框架。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是按照不同标准而划分出来的国家类型,多民族国家并不是与民族国家相对的国家类型。因此,一个国家既可以是民族国家,也可以是多民族国家;既有民族国家形态的多民族国家,也有非民族国家形态的多民族国家。

②在初版于1966年的《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中,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首先论述了“国家的认同意识”问题,并将其界定为“对政治共同体的支持问题”。

③对于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作者有专门的分析和论述,可参阅作者的“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及我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的调整”(载《学术探索》,2002年第6期)、“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及类型分析”(辑于《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二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和“中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分析”(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周平.论族际政治及族际政治研究[J].民族研究,2010,(2).

[2]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从启蒙运动到拿破仑时代[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3]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J].欧洲,1993,(5).

[4]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J].李金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M].胡宗泽,赵力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8]菲利克斯·格罗斯.公民与国家——民族、部族和族属身份[M].王建娥,魏强,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9]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0]塞缪尔·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11]周平.民族国家与国族建设[J].政治学研究,2010,(3).

[12]鲁恂·W.派伊.政治发展面面观[M].任晓,王元,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13]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4]严庆.冲突与整合:民族政治关系模式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5]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M].潘嘉玢,刘瑞详,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全球化   民族   国家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