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国情调研 > 正文

社会改革是更加艰难的剥离

放在30多年前,相比于单位、组织等概念,社会一词的含义还比较模糊,但现在,“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已是共识。有观点认为,社会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改革的突破口。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版图中,社会改革居于什么位置?其对中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何在?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社会学家夏学銮。

夏学銮 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社会改革是为了主动出击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们不断听到这样一个概念:“中国新一轮改革”,从社会角度看,新一轮改革到底新在何处?

夏学銮:从“社会”的角度看,如果说三十多年前的改革是破除计划经济的束缚为目标的话,那么今天的深化改革,则主要是以促进社会公平为目标。新一轮改革以何为“新”,新就新在有以下几点不同:

起点不同。三十多年前的那场改革,是在“经济频于崩溃”情况下进行的被迫改革,是被动进行的;今天的改革则是在有了相当经济基础的主动出击,是为了适应新形势而主动为之的变革,拥有更坚实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改革空间。

目标不同。过去的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现在的改革则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

方法不同。过去的改革,由于缺乏经验,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的改革,当然仍然离不开基层探索,但可以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展“顶层设计”,有了更高的视野,因此也要适应人民群众更高的要求。

手段不同。过去的改革往往主要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是强制性的变革;现在的改革则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取了更广泛的智慧、建议、经验,更注重听取来自基层的民众诉求,以典型示范等方式来起到带头作用。

过程不同。过去的改革伴随着大量矛盾与冲突,很多时候必须脱胎换骨,置之死地而后生;现在的改革由于起点、目标手段和过去完全不同,因此可以设想,其过程将相对平稳,但是因为利益阶层的固化,同样需要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三十多年前中国人民可以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就是“穷”,而到今天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公权越位、贪污腐败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原有体制机制所能容纳的生产力空间逐步缩小。三十多年发展中积淀下来的诸多问题,就是新一轮改革中亟待突破的问题。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斯昕]
标签: 改革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