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议会下院以302∶301的一票多数通过改革法案。在这种情况下,格雷提请国王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结果,反对改革的托利党议员纷纷落马,辉格党在下院获得130多票的优势地位,可以放手来进行改革了。9月,改革法案在下院获得通过,托利党控制的上院却否决了改革法案,改革进程遭遇挫折,但辉格党并未气馁。1832年4月,辉格党改革法案第三次在议会下院通过,托利党扬言还要在上院否决法案。辉格党试图求助于国王的干预,但未能成功,格雷政府于是宣告辞职,托利党的威灵顿公爵则准备组阁。
托利党威胁否决改革法案的行为以及即将组阁的消息,激起全国范围内的抗议浪潮。中等阶级在伦敦组建起“全国政治同盟”,召开多次大规模群众集会,要求推进议会改革。诺丁汉、德比、莱斯特等地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来,攻击反对改革的托利党人;伍斯特、布里斯托尔等地还发生群众暴乱,直到政府派遣军队去平息为止。这是自英国内战以来局势最为动荡的时刻,没有人怀疑,如果托利党真的组阁,英国会爆发一场革命。
在强大的群众压力面前,威灵顿公爵无法组阁,国王只得恢复格雷的首相职位。但格雷提出条件,要求国王在必要的时候,册封任意数目的改革派贵族进入上院,以确保改革法案的通过,国王表示应允。这样,当6月4日上院审议改革法案时,顽固的托利党贵族退出了审议,改革法案得以顺利通过。三天以后,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经国王签署后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取得成功。
1832年的议会改革,从内容上来看仅仅是一次小的变动,即将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改革后的选民人数从总人口比例的2.5%增长到3.3%,中等阶级主体获得了选举权,进入到政权体系之中,曾经与中等阶级并肩战斗的工人阶级一无所获。但这次改革却意义重大,它使得“贵族寡头制度开始分崩离析,资本主义民主大厦的根基建立起来”36,改革也“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37。此后,用和平的渐进改革方式来推行政治民主化,就演变成为英国的一种传统。
改革大门一旦打开,就不可能再关上。有了第一次改革的成功先例,第二次改革就顺利得多。到19世纪60年代,新的改革形势又出现了。这一次,中等阶级激进派与工人阶级再次合作,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连续不断。此时,辉格党演变成为自由党,而托利党在第一次改革后被迫改造,演变成为保守党。轮流执政的自由党和保守党为执掌政权竞相提出改革法案,结果,1867年议会改革竟然在保守党首相迪斯累利执政时期顺利完成。根据新的改革法案,在城镇,凡是纳税的房产所有者或租客,只要拥有10英镑以上的财产,即可获得选举权;在农村,拥有5英镑的财产或租用价值12英镑地产者,均可享有选举权。38这样一来,除农业工人和矿工以外,工人阶级主体已享有选举权。
1867年的议会改革使得工人阶级多数获得了选举权,大众政治参与进一步扩大。正如首相迪斯累利发表演说称:“毫无疑问,我们正在从事一项伟大的实验,我们在黑暗之中向前跃出了一大步……我们正在推行的扩大选举权,将使我们的制度立于更坚实的基础之上。”39这次改革表明,英国的统治者已学会对人民的情绪做出判断,当民心民意表达得十分强烈时,他们会及时做出让步。这种统治观念的转变,使得英国通向民主化的道路变得平坦起来。
1883~1884年自由党首相格拉斯顿执政时期,英国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这次改革几乎没有阻力,因为,让工人阶级参加议会选举,已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了。根据法案规定,农村与城镇选区的划分取消了,依据人口比例重新划定选区,实行单一选区制,即每个选区产生一名议员;法案还规定要对选举中的舞弊、贿赂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法案取消了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实际上将选举权授予所有成年男子。40
不难发现,19世纪的三次议会改革通过渐进方式逐步扩大了议会选举权:1832年改革将选举权赋予新兴的中等阶级,1867年改革让工人阶级的主体享有选举权,1884年改革则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这也可以看出,尽管普选权一直是工人阶级激进主义组织长期以来的奋斗目标,但其实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改革式发展道路决定了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渐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