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倡议,可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与欧亚国家经济合作新的战略平台,并可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促使我国企业“走出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中亚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第一环,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性效应。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符合沿线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根本利益,受到中亚国家的普遍欢迎。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机制化的国际组织,不谋求建立超国家机构,其合作方式灵活多样。同时也应注意到,丝绸之路经济带落实的客观困难较多,阻力不小,实施过程将是长期的,应逐步推进。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国家战略 中亚 全面合作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全球化视野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倡议,应将其放在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去观察与分析。冷战时期,社会制度的竞争、意识形态的对抗、东西方之间的对立是时代主题,欧亚大陆被人为地分割成两大阵营,地缘政治的争夺贯穿整个冷战时期。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欧亚大陆地缘版图发生了巨变,对抗与斗争被全球化所取代,且全球化浪潮迅速波及世界每个角落。在全球化的助推下,新兴国家的发展与崛起成为冷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最主要趋势之一。1999年,全球十大经济体中,中国排在第七位,其余均是发达国家。到2012年,全球十大经济体中,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占到四席,欧亚大陆的经济版图也明显变化。西边的欧盟从2008年起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但其经济发展水平仍居世界前列;东边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30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间的大多数国家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但发展的愿望强烈,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中东欧国家、土耳其、伊朗、哈萨克斯坦等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进一步推动欧亚大陆各国的经济合作,促进各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变整个欧亚大陆的经济版图。对中国来讲,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首先,可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合作的重点是发达国家,中国从发达国家引进大量资金与技术,成立大批合资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以西方国家和周边为主要市场。从1999年到2012年,中国的前七大贸易伙伴始终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地区、韩国和台湾地区。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与欧盟等发达国家的贸易难有大幅增长,一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乏力,二是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额规模已经很大,合作潜力需要深挖。2012年中国与欧盟贸易额达5460亿美元,同比下降3.7%。中日贸易额为3294亿美元,下降3.9%。但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印度、沙特、伊朗、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贸易额迅速增长,且潜力巨大。2012年,中俄贸易额为881亿美元,增长11%,中俄计划到2015年使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上升到2000亿美元。2012年,中国与沙特双边贸易总额达734亿美元,同比增长14%,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继续为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推动中国向西开放,深化中国与广大欧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其次,可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相对落后。为推动西部地区的发展,减少东西部差距,2000年中国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多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的支持力度,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为西部省份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主要向发达国家开放,主力军是东部省份,那么今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扩大向西开放的主力军将是西部省份。目前,西部各省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热情空前,纷纷希望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陕西已经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的“新起点”,新疆则要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桥头堡”。
再次,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推动企业“走出去”。当前,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艰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于我国转移过剩的生产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878亿美元,成为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未来五年,对外投资总额达5000亿美元。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一些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的愿望强烈,急需资金与技术,可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最后,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2012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原油进口量达2.7亿吨,对外依存度突破60%。在中国的十大原油进口国中,西亚、俄罗斯、中亚国家占有8席,与这些国家加强能源合作,对中国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重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油气出口国的能源合作。目前,中国原油进口主要是通过海运穿过马六甲海峡,存有较大安全风险。而来自俄罗斯、中亚国家的油气通过管道进口,大大降低了运输风险。
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全面联通欧亚大陆
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广阔,将涵盖30多亿人口,涉及近40个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范围将不仅仅局限于中亚地区,还应包括南亚、西亚、中东欧和俄罗斯。历史上,古丝绸之路就分为北、中、南三线,将欧亚大陆众多的国家连接在一起。而今天,中国与欧亚大陆国家的合作日益密切,丝绸之路经济带可通过灵活的合作方式,将更多的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首先,中亚地区与中国毗邻,有着3000多公里长的边界,中亚五国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600万。中亚国家独立20多年来,在国家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发展经济的愿望强烈,与中国的合作快速发展,2012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达460亿美元,人文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深化。
南亚地区人口众多,近年来与中国的合作不断深化,2012年中国与印度贸易额接近700亿美元,中印提出将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额为125亿美元,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掘。今后中巴经济走廊、中缅孟印经济走廊的建设将促进中国与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各国经济发展。
中国与西亚国家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中国与西亚国家的合作日新月异。2012年,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贸易额达1550亿美元,中国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西亚地区是中国能源的主要进口来源。2013年上半年,中国与土耳其贸易额达138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中国与伊朗的贸易额已突破400亿美元。随着西方对伊朗的贸易制裁,中国已成为伊朗的主要经济合作伙伴。
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达500亿美元;2013年11月底,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通过了《布加勒斯特纲要》,提出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经贸、金融、基础设施、人文等领域合作的具体措施,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极具潜力。
俄罗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两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俄贸易额接近900亿美元,在能源、交通、科技、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俄罗斯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必将促进俄罗斯经济的繁荣和中俄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
中亚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第一环
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是欧亚大陆东—西、南—北交通要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中亚地区与中国相邻,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必经之地。因此,笔者认为,尽管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广大,包括众多国家和地区,但中亚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第一环,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性效应。
当前,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从中亚着手。中国与中亚的合作已具有良好基础,表现在:
首先,中国与中亚国家政治互信程度高。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独立,中国是第一批与中亚国家建交的国家。20多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健康发展,中国坚决支持中亚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尊重中亚国家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3300多公里的边界已全部划定,中国和中亚国家不存在任何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亚四国并出席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与中亚国家领导人建立起良好的个人友谊,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政治互信。目前,中国已经与中亚五国均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这在中国的周边地区是绝无仅有的。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合作也日益密切,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维护中亚地区稳定。
其次,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快速发展。中亚国家独立之初,五个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仅有4亿多美元,2012年中亚五国与中国的贸易额达460亿美元,增长近100倍。2012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额约250亿美元,中国成为哈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中国也是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合作增长迅速,中国已成为乌第二大贸易伙伴,2013年1月~10月,中乌贸易额约37亿美元,同比增长63%。
再次,互联互通已初具规模。事实上,中国与中亚之间已经由一条条铁路、公路和油气管道相连。2012年底,中哈霍尔果斯口岸铁路正式开通,中哈之间已有两条铁路连接。2006年,中哈原油管道建成,通过该管道已累计对华供应原油6000多万吨,是中国第一条陆上石油进口管道。2009年底,中—土天然气管道建成,已累计对华供应天然气700多亿立方米,对我保障天然气消费意义重大,堪称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典范。2006年中国与土库曼斯坦才达成天然气供销协议,管道还需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在两国的长度达1800多公里。2008年夏,中国才与乌、哈两国达成协议,开始修建管道,到2009年底已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全线贯通,被中亚人称为“中国奇迹”。
最后,中国与中亚的人文交流不断扩大。中国与中亚国家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在中国的新疆,有上百万哈萨克族,还有塔吉克、柯尔柯孜、乌兹别克族等。近年来,中亚国家来华的留学生数量迅速上升。目前,哈在华的留学生数量已接近1万人,中亚五国在华留学生约1.5万人。中国在中亚开设了众多的孔子学院,中亚国家的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高涨。
中亚国家普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
中亚国家独立后,均经历了艰难的转型期,20世纪90年代各国经济都出现大幅下滑。进入新世纪以来,中亚国家总体形势稳定,经济增速较快,各国“求稳定、谋发展”的愿望迫切,希望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和全球化进程,摆脱边缘状态;希望加速本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步伐,摆脱对能源经济的依赖;希望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摆脱贫困落后。中亚国家支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认为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发掘中亚地区过境运输的潜力。
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领导下,多年来政局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进入21世纪以来,哈萨克斯坦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年均GDP增速接近10%。金融危机虽然对哈经济产生一定冲击,但从2010年起,哈经济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年GDP增长7.3%。加之2010年开始实施的“加速工业创新发展纲要”的作用,截至2012年,哈GDP总量已突破2000亿美元,全球排名49位,人均GDP1.2万美元,已提前实现了2030年战略中提出的进入前50强的战略目标。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哈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多年来,平均工资增长了8倍多,贫困人口的比例大幅下降。哈萨克斯坦奉行多方位开放政策,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4年营商环境报告,哈营商环境在189个经济体中列第50位,有助于其成为“欧亚大陆在外资和技术转化方面最具吸引力的地区”。
哈萨克斯坦面积达272万平方公里,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建立欧亚联盟,积极参与地区一体化的设想。哈近年来积极落实“欧洲西部—中国西部”高速公路计划,2013年哈在该计划框架下修建了806公里的公路,目前共完成1720多公里的建设与改造,计划于2015年完成哈全境2200多公里的建设规划。2012年,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出“哈萨克斯坦—新丝绸之路”计划,旨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中转运输潜力,可以说,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想法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不谋而合。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2013年人口总量突破3000万。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提出国家转型的五项基本原则,即“经济优先于政治、国家在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法律至上、渐进式改革、重视社会保障”。在这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乌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即“乌兹别克斯坦模式”。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乌经济已多年保持8%以上的增幅,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传统上,乌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为黄金、白金(棉花)、黑金(石油)、蓝金(天然气)。随着乌本国工业的发展,制造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目前机械制造业已占到工业产值的17%,纺织业由独立之初的40%下降到13%以下。独立22年来,乌经济总量增长4倍,人均GDP增长3倍。近年来,乌扩大对外开放,建立了纳沃伊、安格连、吉扎克三个经济特区,出台一系列对外资的优惠措施,加大引资力度。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乌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独立以来居民收入增长了8倍。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的中心地带,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近年来,为充分发挥乌兹别克斯坦过境运输的优势,乌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符合乌发展经济和交通运输的规划。
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资源丰富,目前各方对天然气含量的评估不一,根据土官方的数据,土天然气储量约25万亿立方米,居全球第四。土库曼斯坦独立后,奉行“能源立国”战略,加大天然气开采量,并积极推行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长期以来,土天然气只向俄罗斯出口,但2009年随着土—中天然气管道、土—伊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土库曼斯坦实现了能源出口多元化。近年来,土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土GDP增幅达14%,2009年受天然气出口量下降的影响,经济增幅下降到6.1%。近两年来,天然气出口量不断上升,经济恢复高增长率,2012年GDP增长11%,2013年有望达到10%左右。除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外,政府大力推动经济多元化战略,石油加工、化工、纺织等产业均得到较快发展。土社会福利较高,民众不仅享受免费的教育、医疗,还有价格低廉的电力、天然气、汽油供应。目前,土国内平均月工资达320多美元。土库曼斯坦自古是东西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土政府非常重视铁路、公路的建设。土国内铁路布局已基本形成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铁路网络。土重视“丝绸之路”的复兴,2013年3月土方在首都阿什哈巴德主办“丝绸之路复兴”国际研讨会,土总统亲自向研讨会发去贺信,表明土领导人对丝绸之路复兴的高度重视。
塔吉克斯坦独立后,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内战,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处于崩溃的边缘。内战结束后,新世纪以来塔政局保持稳定,经济保持稳步发展。2000~2008年,塔经济年均增长7%以上,2009年受出口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塔经济增幅下降到3.9%。2010年以来,塔经济增速回升到7.5%的水平。总体上讲,尽管塔经济保持多年中速发展,但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2012年GDP总额70多亿美元,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在中亚国家中属经济落后的国家。塔民众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在俄罗斯等国打工者的侨汇,2012年塔侨汇共38亿美元,几乎占塔当年GDP的近50%。长期以来,制约塔经济发展的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能源困境,二是交通封闭。塔缺乏油气资源,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尚未开发利用。塔山地面积占到全国面积的90%,交通落后。塔发展交通运输的愿望十分强烈。为摆脱交通困境,塔近年来努力改善交通状况,通过贷款修建了首都杜尚别至第二大城市胡占德的高速公路。2013年3月,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土库曼斯坦三国元首签署了修建土—阿—塔铁路的备忘录,6月该铁路土库曼斯坦段开工,这条铁路对改善塔交通状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落后,政局持续动荡对经济影响较大。2005年爆发“颜色革命”,当年GDP负增长0.2%,随后开始恢复性增长。但2010年吉又爆发“颜色革命”,经济下滑0.5%。2012年受库姆托尔金矿减产和政局等因素影响,吉经济再次负增长0.9%。为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2012年底,吉总统阿坦巴耶夫提出“2017年稳定发展战略”,旨在发展国民经济,稳定国家形势。吉将集中精力优先发展以下经济领域:交通、电力、采矿、农业、轻工业、服务业等。吉将交通列为优先发展方向之一并非偶然,吉国内多山,公路交通发挥着主要作用,但道路老化和损毁严重,因资金短缺,公路建设停滞不前。吉铁路运输不发达。铁路总长426公里。目前北部有一条连接哈萨克斯坦的跨国铁路,南部有长约100公里的铁路,吉国内几乎没有铁路客运。在2017年战略中,吉决定加大对交通领域的投入,改善5条国际级公路的道路状况,尽快启动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建设工程。
多元合作方式与前景展望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符合沿线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根本利益,受到中亚国家的普遍欢迎,对华合作积极性较高。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机制化的国际组织,不谋求建立超国家机构,其合作方式灵活多样。丝绸之路经济带应高举“合作、共赢”的大旗,在国际舞台上可提出以“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和谐和睦”为主要原则的新型合作观、发展观。在具体落实层面,应按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丝绸之路经济带可先“以点带面、从线到片”,以“五通”为主要合作领域,逐步推进。
第一,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主要依赖沿线国家自愿、积极的参与,这就需要各国确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同时,该经济带也需要使沿线各国受益,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其经济发展,唯有如此,沿线国家才会有更高的参与积极性。因此,需要找准“利益契合点”,应加强各国在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上的交流,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当前,中亚国家均提出了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中国需要将自己的发展规划与这些国家的发展战略相衔接,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通过加强互联互通建设,促进地区经济融合,提升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水平,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第二,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建设。现代版的丝绸之路已绝不仅限于贸易通道,它将是公路、铁路、航空、油气管道、光纤、通信等综合在一起的立体、多维的通道。中国需要与沿线国家共同推动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油气管道方面,中—土天然气管道C线即将建成通气,应尽早启动过境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D线管道建设。铁路方面,加强与吉方的磋商,尽早启动中吉乌铁路建设。近日,哈萨克斯坦出台“2020年交通与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将维修和新建3万公里公路,对11个大型机场进行改造,新开辟75条国际航线。中国可以与中亚国家加大在交通领域的合作,中国可向中亚地区推广中国的高铁等技术,帮助中亚国家改善交通状况。
第三,加大农业技术和节水技术的合作。中亚人口快速增长,一些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突出。各国农业就业人口众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哈萨克斯坦在“2050年战略”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增加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塔吉克斯坦粮食需要进口,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艰巨。各国均提出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粮食产量,发展农产品加工。中国与中亚国家可在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方面开展合作,在中亚国家建立农业合作示范园区。中亚各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矛盾突出,已严重影响中亚国家关系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国西部省份同样属缺水地区,可以在节水技术方面进行合作,尤其是加强节水灌溉和现代节水农业方面的合作,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第四,“绿色”能源合作。中亚国家虽然油气资源丰富,但也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哈“2050年战略”提出,哈将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积极引进太阳能和风能技术,到2050年可替代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应不少于全部能耗的一半。2013年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召开了亚洲太阳能论坛,乌太阳能资源丰富,政府计划在撒马尔罕州建立中亚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建设功率约100兆瓦。中国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投入巨大,目前新能源利用的规模已居世界前列,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该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
第五,深化人文、教育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时,特别强调了“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应当使沿线国家的民众受益,应当得到沿线国家民众的支持,应当推动沿线国家人民之间在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应当成为欧亚大陆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中国领导人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但中亚各国人民对这一概念还不甚了解,对中国的战略意图也不清楚,中国官方机构、学者、媒体有必要加大此方面的宣传。
第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长期过程。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广阔,其落实的客观困难较多,阻力不小,实施过程将是长期的,应逐步推进。其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政治制度、决策机制、经济规模、发展模式、宗教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国的政策、利益协调起来势必会相当复杂和困难。其二,中亚国家在边界问题、水资源问题上的矛盾突出,各国之间的关系复杂,也会影响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其三,中亚地区面临的安全风险上升。2014年阿富汗局势的发展将对中亚安全形势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地区面临的恐怖主义、毒品走私威胁上升,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Analysis of 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lso on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Ding Xiaoxing
Abstract: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s a strategic initiative with a global vision and can become China's new strategic platform for expanding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promoting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European and Asian countries. Central Asia is the first point i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has important demonstration effect.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serves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countries along it, including developing the economy and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thus it is widely welcomed by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t is not an institutionalize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does not seek to establish a supranational institution, and allows flexible modes of co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be aware of the many difficulties in implementi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s the difficulty is considerable, it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ill be long and hence should be pushed forward step by step.
Keywords: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national strategy, Central Asia,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丁晓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亚形势、大国对中亚政策、上合组织。主要著作有《俄格冲突的深层原因及影响》(论文)、《“色彩革命”及其地缘影响》(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