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
一、党和国家已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加快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按照《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新统计标准,有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呈现三大特点:(1)文化产业实现较快增长。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6.8个百分点。(2)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稳步提高。2012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与GDP的比值为3.48%,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为5.5%,对扩大就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越来越明显。(3)产业构成保持相对稳定。2012年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0.1%、6.6%和53.3%,呈现出文化制造、文化服务占主要比重的双极稳定态势。
二、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不尽完善,尚需加强协调。目前,我国的文化管理部门对于文化产业的行业指导和管理一体化程度比较低,新闻、广电、报纸、图书、文艺等分别归口于不同部门管理,同一产业链条在不同政府管理部门间游离发展,影响了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和行业资源的整合。国家层面,多个主管部委分管不同领域和层面,导致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存在条块分割、简单整合的情形。地方层面,大多数地区仍缺少有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法规政策建设还不完善。尚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法规政策体系。盗版、山寨行为的违法成本较低,未形成有力的法规保障机制;缺乏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体系化、系统性的政策措施,文化产业从业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型文化企业)面临融资难、税收高等窘境,一些政策尚难落地。如《文化体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和《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然而,由于文化产业涉及面广,“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具体范围尚未明确,政策难以落到实处。部分政策规定已显滞后,如仍对广告和文化娱乐行业征收3%的文化事业建设费,该规费已存在并延续17年,已经失去了政策出台时期的意义,亟须废除。
3.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自主创新和具有核心版权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还比较缺乏。虽然近年来吸纳和应用高新技术、新信息的能力有所提升,但整体仍显薄弱,迫切需要打造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具有强竞争力的高端文化产业链条。
4.文化产业企业分布不均衡,行业专业人才缺乏。从分布情况看,我国的文化产业从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无论是在文化企业数量、资产总量、营收额、增加额还是从业者数量等方面,其比例都相对较低,地区差异明显,全国范围内文化产业发展极不平衡。文化从业者中既懂文化行业特性,又熟悉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员比较匮乏。伴随着当前互联网信息化浪潮,信息技术能力、互联网等新媒体营销能力也成为对文化产业从业者的新要求。而相应的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都较为匮乏且缺少系统性和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