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标题】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s Structural Changes in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作者简介】王勤,男,江苏海门人,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福建 厦门 361005)。
【内容提要】东南亚经济在战后迅速崛起,由殖民地经济向新兴工业化经济体迈进。现在,东南亚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热点地区,新加坡率先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已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后起国家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当前,东南亚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格局性变化,东南亚已成为亚太经济重要的增长极和国际生产网络的重要节点,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进程中,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制度创新,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是东南亚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 键 词】东南亚经济/国际生产网络/国际竞争力/经济全球化
一、二战后东南亚经济发展的进程
二战后,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史是一部由殖民地经济向新兴工业化经济演进的历史。历史上,东南亚一直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西方的殖民统治长达数百年之久。二战后,东南亚国家相继取得政治独立,走上民族经济发展的道路。当代东南亚经济发展进程是与各国工业化密切相连的,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工业化的过程。
从16世纪初起,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东南亚,葡萄牙是第一个入侵该地区的西方国家。经过西方殖民者实力的消长变化,它们在东南亚地区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印尼成为荷兰的殖民地,英国在马来亚、新加坡、缅甸取得殖民统治,菲律宾16世纪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9世纪西班牙被美国取而代之,印支三国先后成为法国的殖民地。泰国是东南亚唯一没有被西方国家殖民化的国家,这主要是西方列强把泰国作为它们殖民势力的缓冲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南亚国家均先后被日本侵占。在殖民地时期,西方殖民者把东南亚作为它们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供应地和投资场所,并在当地推行“单一种植制”。例如,在印尼强迫种植香料,菲律宾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缅甸和越南种植稻米,马来西亚出产锡和橡胶,新加坡从事转口贸易。这种畸形和单一的殖民地经济结构,是该地区经济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
东南亚国家取得独立后,各国相继开始了工业化进程。最早推行工业化的国家是菲律宾,但率先实现经济起飞的国家是新加坡。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经济迅速起飞,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和出口基地、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区域旅游中心等,并跻身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推行以进口替代为主的工业化战略。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国转入面向出口工业化发展阶段。不过,这些国家真正实现经济起飞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是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新加坡、文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000美元(其中马来西亚超过3000美元、泰国超过2000美元),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其中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制造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超过初级产品出口比重。据统计,1985年泰国制造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1991年印尼制造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1983年菲律宾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首次超过初级产品的比重,1987年泰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首次超过初级产品,1990年马来西亚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首次超过50%,1993年印度尼西亚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也首次过半。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东南亚的后起国家(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先后实施经济开放与改革政策,开始了工业化进程。长期以来,这些国家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加上持续不断的战乱,国内经济长时间处于贫困、落后和无序的状态,沦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1986年底,越共“六大”确立了经济开放与革新的方针,制定和实施了农业承包制、国有企业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国内价格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吸引外国投资等一系列经济革新的重大措施,推进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1986年老挝党“四大”以后,老挝积极实施革新开放路线,调整经济结构,推行农业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重组,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自然和半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建立国家管理的市场经济机制。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以后,废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行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鼓励发展私人企业,积极引进外资,调整农业政策,建立多元化的金融系统。1993年柬埔寨新政府成立后,开始实施市场经济体制,新政府把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对内政策的重点,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培训作为优先发展领域,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