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际竞争力的微观基础是企业竞争力,它是各国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相互比较的生产力。各国企业的竞争力主要由企业的资本规模、经营方式、公司治理和创新能力等要素构成,资本规模和经营方式是企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而公司治理和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由于东南亚国内企业的总体规模较小,产业技术落后,研发能力薄弱,劳动生产率不高,企业管理水平滞后,跨国化程度较低,因而缺乏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在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每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上榜的东南亚企业相对较少(Fortune,2012)。1997年,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首次跻身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385位。2001年,新加坡伟创力国际公司(Flextronics International)首次跃居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425位。2004年,泰国国家石油公司(PTT)首次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456位。2009年,新加坡丰益国际公司(Wilmar International)首次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300位。2012年,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的东盟企业仍为4家。其中,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以营业收入973.552亿美元排名第68位,泰国国家石油公司以营业收入796.896亿美元排名第95位,新加坡丰益国际公司以营业收入447.1亿美元排名第223位,新加坡伟创力国际公司以营业收入294.703亿美元排名第372位。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东南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步伐仍显落后。
四、结语
综观全球化时代的东南亚经济发展,各国既经历了参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也遭受到经济全球化而引发的巨大冲击。作为参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
国际权威机构的研究显示,尽管有充分的数据表明参与全球化程度高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但是同时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同步性愈益增强。作为高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取得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各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加大,同步性也随之增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尽管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依赖是双向的,但它并不意味着相互依赖的双方是对称的和均衡的。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相互依赖关系属于非对称和非均衡的相互依赖。战后,虽然这种相互依赖关系总体上有所缩小,但未根本消除。东南亚经济的开放经验表明,全球化使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对各国的生产流程、产业升级、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政策均产生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