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理论动态 > 正文

大国的东南亚战略及其影响(4)

(三)俄实力得到部分恢复后,利用武器和能源合作“重返东南亚”

2005年,俄总统普京亲自率团出席东亚峰会并参加首届俄罗斯-东盟峰会。受此激励,俄在参与东亚合作问题上一度期望过高,提出2006年加入东亚峰会的目标。但东盟国家认为俄在冷战期间支持越南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并对此仍心有余悸,美、日、澳等西方国家也不愿看到俄重回东南亚舞台,加之俄与东盟经贸关系层次仍较低,导致东盟最终做出婉拒俄加入的决定。此后俄态度转趋务实,表现低调。但实际上加快了与印度、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国洽签双边军售协议的步伐。近年来,俄相继向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尼等国出售苏系列战机。2006年1月22日,俄总理弗拉德科夫重申“愿意成为亚太地区国家可靠的能源供应国”⑥。2007年5月15日,俄罗斯联邦原子能署新闻秘书诺维科夫宣布,俄缅当天在莫斯科签署了一份政府间协议,约定由俄方为缅甸建设一个核研究中心,同时由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公司负责帮助缅甸建造一个10兆瓦研究用轻水反应堆。相关合作进一步密切了俄罗斯与东南亚的关系。

(四)印度、澳大利亚借助“10+6”机制成员国身份,加紧扩大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印度和澳大利亚、新西兰2005年加入首届“东亚峰会”,使东亚合作呈现从“10+3”向“10+6”扩展之势,也首次突破了传统的东亚地理概念。印度由南亚国家成为东亚国家后踌躇满志,多次宣称要在东亚合作中发挥实质性作用。2006年,印提出亚洲自由贸易区设想,加快实施东向政策,试图建立由印主导的东亚经济合作体系。2005-2007年的东盟系列峰会期间,印方连续召开三次印度-东盟峰会,以能源合作入手,密切双方经济关系。澳大利亚也在交通、能源、海关和出入境检疫等方面与东盟达成协议,积极与美、日、印协调立场,参与“3+3”(中、日、韩+印、澳、新西兰)合作。

总体来看,亚太各大国基于战略利益而在东南亚地区展开的角逐呈现错综复杂的关系。首先,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冷战以后东盟地区在世界政治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大国围绕东南亚战略利益的争夺将日趋白热化。美国虽然仍是对东南亚地区具有最大影响力的国家,在实力上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由于美国力量分散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洋上、亚太地区特有的复杂性以及经济上互相依存等原因,实力有所抵消。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将加紧向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迈进。在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通过后,下一步将是抓住有利时机逐步修改和平宪法,为实现其政治大国的道路扫清障碍。俄罗斯由于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在未来十年中,保证国民经济增长和实现稳定仍是其首要目标。欧美发达国家的资金对其重要性变得更为突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俄罗斯将会强化自身的欧洲属性,并可能在“回归欧洲”的道路上采取一些实质性措施。但为恢复大国地位,俄罗斯仍将会“东西兼顾”,积极参与亚太事务,并争取应有的发言权。其次,大国围绕东南亚地区的战略争夺正在呈现单极化与多极化并行发展的态势。就实力对比而言,在全球范围内,美在未来十年的相对优势依然明显。美凭借其在东亚驻扎的10万重兵,拥有的5个双边军事盟友(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和澳大利亚),以及新加坡等国的军事设施,组织起一个以美国为枢纽、从东北亚延伸至东南亚的“扇形结构”。美拥有的雄厚资金和技术,仍是东南亚国家最大的外部经济依托。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斯昕]
标签: 东南亚   大国   战略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