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道德观对当前中国社会道德评价的启示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旧道德意识不会自然而然地随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完全消失,新的道德观念的确立也不是自然而然地自发产生的。在每个民族的历史上,大凡处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道德迷惘和道德失范。目前中国处于社会深度转型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凸显,社会制度和体制也在不断地变革中。因此,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当前的道德迷惘或者说是“滑坡”,对当前的道德失范和道德危机不能持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否定观。一方面认真对待,另一方面把它看作是人们对现存的生活存在方式或存在意义的认同危机,是人们理性怀疑批判的产物,是社会螺旋上升进程中的发展环节。
社会道德失范或道德信仰危机发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黄明理指出“这种危机它包含着对旧有的已失去了历史必然性的一些道德规范的扬弃,这是一个正在以还未得到大多数人认同但却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道德艰难地取代旧道德的过程。从这一视角看,社会在符合规律要求的变革期的道德信仰危机具有积极的革命性质。但在新旧道德交替的过程中,又不会简单地是先进的道德自发地取替落后的道德,而是在性质复杂的诸道德意识尖锐冲突下曲折实现的,这就难免使人们产生道德焦虑、痛苦乃至发生悲剧性的道德信仰危机。”⑩人们社会关系中充满着各种矛盾,特别是社会转型期,利益冲突凸显,社会矛盾不断层出不穷,甚至大有激化的趋势。对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甚至个人自我内心之间善恶、义利、荣辱等错综复杂、矛盾多样、冲突多存的现状,如果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说,归根结底都是经济利益的矛盾在不同层面的显现。由于每个个体所处的社会地位、阶级立场不同,因此,在评价和处理经济利益矛盾时,每个人常常会从个体、或者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出发,形成不同的立场,观念、态度、心理和行为,继而就产生了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形成了自己的或者自己阶层的道德行为准则。恩格斯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道德迷惘、道德认识、道德评价多元化不能仅仅归结于个体德性差或者说是利益追逐促使个体精神堕落的缘故,本身也有一个社会转型期道德选择迷惘和判断多样以及不确定的原因。恩格斯明确指出,离开了现实的历史的抽象本身没有任何价值。道德是靠思考、设想和想象构建不出来的,必须从有血有肉的人出发。“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从生动的“现实的人”出发去认识道德、宗教、法律等反映一定社会现实生活和物质利益关系的意识形态的观点告诉我们,当前独立意识和权利观念增强的个体极力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益,坚持自己的正当利益,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关系转变的必然反映。要给予正确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要坚持从人们的社会存在方式及其变迁的历史维度,探究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迷惘和道德危机的问题成因。道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独立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而单独存在的道德和道德原则。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能“把一种永恒的、不以时间和现实变化为转移的道德强加给未来的无阶级的社会!”。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里,每个时代都具有相异于前代的道德观念、道德标准和道德规范,时代发生变化了,仍然用原有时代的标准来评价当前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那过去的道德标准去教化人,必然不能取得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
为此,我们要始终重视从经济生活中来寻找道德变迁的动因,现实的经济关系往往成为决定道德向度的基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引申出道德嬗变的问题。我们对于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道德滑坡甚至说道德坍塌,要有较为清醒的见解。综观世界各民族的现代化道路,社会道德大体上都先后经历从混乱、动荡到相对秩序的过程。在每个民族的历史上,大凡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道德信仰危机,这并不是偶然。了解这个运动轨迹,我们在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时,不至于惊慌失措,甚至否定原有的道德体系,社会道德是自然的历史过程,任何社会历史进步的规律都是人的活动规律。但是,虽然道德是具体的、历史的,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进步的。恩格斯说:“在道德方面也和人类认识的所有其他部门一样,总的说是有过进步的。”而判断标准是如何?恩格斯在评价和比较封建道德和现代资产阶级道德以及未来的无产阶级道德时指出,就终极性而言,没有完全合乎真理的道德标准,因为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就消灭了剥削、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对立,由从阶级的道德走向了“真正人的道德”。从恩格斯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凡是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起着促进作用的,就是先进的道德。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注释】
①②⑧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9页,第100页。
③冯契:《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第22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第43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66页。
⑥《尼采智慧集》,刘烨编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第104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4页。
⑩黄明理,丁妍:“道德信仰危机的成因及其克服”,《伦理学研究》,2003年第2期。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5页。
责编/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