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重大问题研究 > 国际观察 > 正文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

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堪比1929年大危机。1929年大危机不仅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引发了资本主义的深刻改革和全球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那么,是什么引发了当前尚未结束的大危机?新的大危机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在此背景下,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一、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最新动向:资本主义的再崛起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衰落

全球化与资本主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才真正开始,世界历史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就是全球化开启与不断深化的过程。但是,全球化不等于资本主义全球化,全球化本质上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500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在不断全球化,社会主义也在不断全球化,虽然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明显优势,但是社会主义也占有重要地位并呈现勃勃生机。

500年全球化史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二战前的400多年为第一阶段,二战后到冷战结束的40多年为第二阶段,冷战后为第三阶段。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呈现“进两步”或者“退一步”的不同走向,总体上呈现波浪式发展的规律。

在第一阶段,全球化的基调是立足于国家武力的全球贸易,殖民主义则是其总特征。在前400年时间里,虽然冲突不断,但是贸易全球化的总态势是不断深化的;到19世纪末,随着殖民地瓜分完毕,以国家武力为后盾的全球化走到尽头,接连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摧毁了殖民主义体系,也宣告传统全球化模式的终结。

在第二阶段,全球化的基调是以东西方两大集团军备竞赛为背景的两大市场内部的跨国分工与合作。在前20多年,两大集团内部经济联系与整合大大深化,其后两大集团内部开始出现分化(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和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为标志)。最终苏联集团破产,全球化走出二元化的时代。

在第三阶段,全球化的基调是世界各国和平竞争为背景的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个阶段,阻碍全球化的政治边界基本被打破,全球化第一次得以在全球范围推进,也可以说人类历史从此进入真正的全球化。以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为标志,全球化高速推进,中国加入WTO则掀起全球化的高潮。但是进入21世纪,跨国公司与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开始由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由此引发一轮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并触发全球化出现“退一步”的态势。就资本主义而言,在第三波全球化中出现两个看似相互矛盾的最新动态。

1.资本主义再崛起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产生之后,发展迅速。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到其顶峰,最先进的国家不仅经济上,而且社会、政治、文化都高度资本主义化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开始大规模暴露出来,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是根源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内在矛盾。两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开始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和控制。一方面,世界上出现了与资本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垄断世界的局面;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了强有力的非资本主义因素,从内部对资本主义形成局部控制。

关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非资本主义因素,需要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进一步说明。在政治方面,随着社会主义作为现实的社会与政治运动走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通过经济和政治斗争成功改变了资本主义垄断一切的格局,工人阶级争取到普选权,特别是二战后代表工人阶级的政党在一些国家取得执政权。工人阶级通过对上层建筑的有效影响反作用于资本主义社会与经济,建立了越来越严密的社会保障制度,抵消了“无产阶级贫困化”这个铁律的影响,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随着政治地位的提高而相应提高。在经济方面,在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打碎了人们对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迷信,上层建筑再次发挥反作用,国家开始越来越深地参与经济生活,不仅出现了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国有经济,国家还开始立法对资本进行各种管制,比如反垄断。人们喜欢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容这种“资本主义新变化”,但国家资本主义本质上不是资本主义,因为它不具备资本主义的两个核心要素——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自由交易。国家资本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手段。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所谓资本主义也有计划,主要就是指所谓国家资本主义。

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再崛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随着苏联集团在冷战中的失败和苏联模式的破产,原苏东地区的国家以及世界上数十个曾经搞过形形色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纷纷转向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全球版图扩大了。

第二,全球化使得资本主义摆脱了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受到的控制,资本纷纷撤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投向劳动力价格低廉而资本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为了获得本国最稀缺的资源——资本,从税收、土地、环境、劳动保护等各个方面向资本倾斜,为资本提供了类似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发展环境,于是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获得了蓬勃发展。冷战结束后,随着WTO的成立与扩张,商品、资本、技术的全球流动成本快速降低(发达经济体关税总水平降低37%左右,发展中经济体降低24%左右,中国降低36%左右①),规模快速扩大(全球贸易额的成长速度比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一倍左右)。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和运输技术的进步为跨国公司提供了生产力基础,跨国公司一跃而成为全球化的主导力量。1968年全球跨国公司总数只有7276家,其国外分支机构为27300家,经过20年的发展,到1987年跨国公司总数增加至两万家,国外分支机构增加至十万家,分别增长了2.7倍和3.7倍。此后,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跨国公司迅猛发展,2000年全球达6.3万家跨国公司,设立分支机构70万家,分别比1987年增长三倍多和七倍。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已超过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0%。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UNCTAD)报告显示,由跨国公司主导的价值链,在全球贸易中大约占到了80%。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直接投资的90%,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979年-1997年间年均增长12.4%,远远高于同期以市场汇率计算的世界国内生产总值6.3%的增长速度。1994年-2004年,全球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海外资产从41.1%提高到53.4%,1995年-2004年全球100大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则从48.9%提高到56.8%。②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过去的多国发展战略调整为全球发展战略。跨国公司全球扩张使其成为国际生产一体化的主要载体。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衰落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冷战结束后,一度认为“冷战的胜利=资本主义的胜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胜利”,但是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却导致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乃至陷入深重的危机。

为了规避发达国家的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高环境保护、高劳动保护、高社会责任,资本按照其本能的指引,大规模撤出发达国家,投向发展中国家。初期,跨国公司只将劳动密集型的、利润最低的、最末端的生产环节转移出来,而将研发、管理、营销等高利润部门留在发达国家,从而推进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升级,出现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高潮,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期。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随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跨国公司进一步将包括总装车间在内的主体生产部门和部分研发、管理、营销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一步步掏空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实体经济,这些国家特别是美国越来越依赖虚拟经济来维持其经济增长,但是失去有效管制的虚拟经济,最后以疯狂投机和泡沫经济给以回报,从而引发次贷—金融危机,宣告其黄金时期的结束。与此同时,实体经济的缺失还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失业,在经济增长期,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维持10%左右的失业率,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也颠覆了“就业优先”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严重失业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而传统上依赖高税收、高福利来缓和社会矛盾的策略也开始失效,因为政府的征税能力也开始下降(一方面是税源减少,另一方面是为了吸引资本而降税),而上层建筑并不会轻易向经济基础低头,因为怕失去支持而不敢降低社会福利的政府只能依靠借债维持,日积月累最终导致债务危机的爆发。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现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开始下降,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加速崛起。从1991年到2011年的20年间,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G7)在世界GDP中的份额从2/3下降到不足一半,而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则从7%左右上升到20%左右(见表一)。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资本主义   动向   全球化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