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重大问题研究 > 中国战略 > 正文

中国的“西进”战略与中美俄中亚博弈

中亚注定是大国博弈的舞台,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将中亚及其附近地区确定为国际政治的“枢纽”地带,并以此发展出著名的陆权理论。早在19世纪,俄英两国就在中亚展开了一场“大博弈”,其结果直接影响了后来阿富汗边界的走向。冷战期间,伴随苏联入侵阿富汗,中亚“大博弈”在美苏之间再次翻版,直至以苏联的失败和解体告终。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苏联解体,中国崛起,美苏两极对抗格局已不复存在,然而如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所预言的那样,中美俄仍然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棋手。中亚地处连接欧洲和亚洲、中东和南亚的十字路口,自然资源丰富,民族和宗教关系复杂,在欧亚地缘政治格局中地位十分重要,冷战后中美俄战略博弈也在此体现得尤为突出。近年来,中美俄都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设想,例如美国的“大中亚计划”、“新丝绸之路计划”,俄罗斯的“欧亚联盟”,中国的“西进”战略。为何短期内大国如此密集地提出针对中亚地区的战略设计?这些战略设想之间有哪些共同点及差异?它们对中国外交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新形势下研究中亚地区形势和未来世界格局变化难以回避的。

一、中亚成为中美俄博弈的焦点

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是近期中美俄密集提出各自中亚战略的主要原因。随着美国2014年从阿富汗撤军日期日益临近,在原有的政策基础上,中美俄三国分别提出了各自的中亚政策构想。

(一)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

“新丝绸之路”(The New Silk Road)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参议员布朗巴克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亚和高加索研究所负责人弗雷德·斯塔尔教授于1997年10月最早提出的。2005年斯塔尔对初期的设想进行细化,提出“大中亚计划”,即美国应以阿富汗为中心,推动中亚、南亚在政治、安全、能源和交通等领域的合作,建立一个由实行市场经济和世俗政治体制的亲美国家组成的新地缘政治板块,从而保障美国在中亚和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2006年1月,美国国务院调整了部门机构设置,将原属欧洲局的中亚五国归入新成立的中亚南亚局,“大中亚计划”全面启动。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外交的重点也从伊拉克转向阿富汗。后来,在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支持下,斯塔尔又发表了《“新丝绸之路”》报告,进一步完善了美国的中亚战略设计。

“新丝绸之路”计划的重点是建设贯穿阿富汗的交通、通信和能源管线,消除跨境障碍,推动中亚、南亚地区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发展。项目包括已经建成的乌兹别克斯坦与阿富汗之间的157公里长的双回路输电线路、国家环路项目(至2012年底仅余西北部233公里),在连接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的喷赤河上修建的四座桥梁,2007年得到重修的连接土库曼斯坦的谢尔赫塔巴特和阿富汗的托拉胡迪的铁路,以及80公里长的马扎里沙里夫—铁尔梅兹铁路等。这些交通网络构成了支撑阿富汗的“北方交通网络”。从2009年3月北方通道首条货运线路开通到2011年4月这一年多时间,它所承担的对驻阿美军的后勤支持已从35%上升到50%。美国每周运送的1000个集装箱中98%是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完成的。未来它也将是美军和北约部队撤离阿富汗的主要通道。如果“新丝绸之路”计划成功,则美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功能将取代军事行动占据主要地位。

2011年7月2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金奈正式宣布采纳“新丝绸之路”计划。在2011年9月22日联合国大会期间,希拉里向国际社会进一步描述了“新丝绸之路”计划,声称该计划的实施将使整个地区经济走向繁荣,中亚、南亚地区也趋向稳定。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中亚   中美   中国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