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重大问题研究 > 中国战略 > 正文

中国的“西进”战略与中美俄中亚博弈(2)

(二)俄罗斯的欧亚联盟

苏联的解体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严重削弱了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实力,俄罗斯一度对中亚采取了“甩包袱”政策。随着亲西方政策的失败和北约东扩计划逐步明朗,俄罗斯开始重新重视发展同独联体成员国的关系。1995年9月14日,叶利钦总统批准了《俄罗斯联邦对独联体国家的战略方针》,将中亚在俄罗斯外交中的“次要”地位转变为“优先”方向,表示“联合中亚国家,实现独联体的政治和经济一体化”应成为俄罗斯外交的主要目标。1995年1月,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签署了关税同盟条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于1996、1997年先后加入该条约。2000年10月,欧亚经济共同体(EEC)成立,地区一体化进程开始加速。

近几年,俄在推进欧亚经济共同体方面采取了四步走战略。一是加快俄、白、哈关税同盟建设。2007年10月,三国签署了新的《关税同盟条约》,两年后签署了《关税同盟海关法典》,2010年1月,正式实行统一关税税率、关税限额使用机制、优惠和特惠体系以及对第三国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的统一的商品清单。二是将俄白哈关税同盟提升为统一经济空间。2010年12月,俄、白、哈三国宣布,从2012年1月1日起统一经济空间将全面开始运作,三国不仅要实现商品、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还要建立超国家协调机构,以协调各成员国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建立统一中央银行,实行单一货币,建立共同能源市场。三是建立欧亚经济联盟。2011年10月,关税同盟政府首脑会议审议了《关于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的决议草案》,计划于2013年启动欧亚经济联盟,在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基础上进行更紧密的经济和货币政策协调,创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联盟。四是从欧亚经济联盟迈向欧亚联盟。2010年12月,欧亚经济共同体莫斯科峰会就如何在统一经济空间基础上建立欧亚联盟达成一致,并预定在2015年实现这一历史梦想。许多评论家将欧亚经济共同体视为后苏联时代出现的最为有效的地区合作框架,同时也是俄罗斯重启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的又一次尝试。

(三)中国的“西进”战略

2012年10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提出了中国的“西进”战略。他认为,“相比于东亚,中国同(印度以外的)西部各国素无瓜葛,产生对抗或冲突的因素很少,在地缘经济、地缘政治的竞争与合作中,处于相对有利地位。同有关国家共同塑造该地区的安全与发展环境,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将有利于中国的长远利益和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关于“西进”的具体政策措施,王缉思教授有如下构想:第一,统筹规划并与多国合作,确保西部境外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供应渠道的畅通。分南、中、北三线,加快建设中国主导的“新丝绸之路”,使之东起中国东部,横贯亚欧中部地带,西达大西洋东岸、地中海沿岸各国。同时也应尽快建成从中国西部通向印度洋的大通道。第二,扩大同西部各国——主要是南亚、中亚、中东、里海各国的经贸合作和经济援助,设立合作发展基金。第三,制定和实施内外结合、相互配套、因地制宜的社会、宗教政策和教育方针,筑牢保障国家安全、民族和谐的战略屏障,应对“三股势力”对边疆稳定的威胁。第四,加大对西部各国的外交资源投入,深入研究当地国情与民族宗教情况,加强社会与人文交流,将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优势适度转化为政治优势和软实力,拓宽中国的战略回旋空间。

王缉思教授认为,加强和扩大上海合作组织的职能,同有关大国和本地区国家共同规划与建设“新丝绸之路”,促进多边安全机制建设和地区冲突的和平解决,都是中国可以使用的抓手。中哈石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分别于2005年和2009年开通运营,2011年12月中哈第二条铁路在霍尔果斯口岸对接,2013年6月巴基斯坦已同意修建瓜达尔至中国新疆喀什的公路和铁路,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也已经完成了对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的经济和技术论证,这些进展表明,客观而言,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主要支撑平台,多年来中国一直在稳步推进自己的“西进”战略。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中亚   中美   中国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