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理论动态 > 正文

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及治理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图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性族裔冲突和民族矛盾更加凸显。原本期望一个没有民族冲突的世界将会来临的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政治现实:随着两种主要意识形态对立的褪去,民族主义正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社会运动的新的主要意识形态。[1]尤其是正在进行现代国家建设的多民族国家,正在又一次面对国家内部民族分裂主义的威胁,国家主权统一与宪法秩序都受到了严重挑战。本文将从国家认同与地方民族认同的规范关系层面分析这种挑战的政治逻辑,探讨全球化时代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形成的原因,并从现代国家制度建设的角度提出强化国家认同的政策性建议。

一、国家认同危机发生的逻辑分析

冷战结束后,长期性的民族政治冲突在全球范围,尤其是在非洲大陆和东南亚激增,其总数大约占到世界正在发生的民族冲突的80%。[2]从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关系的角度来看,这种治理失序的核心就是地方民族成员对包含政治组织、政治权力等因素在内的国家基本制度体系产生了认同危机,并转向原生的民族认同,质疑公民身份,注重对次级群体的“狭隘的忠诚”。[3]由此,民族认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认同向国家认同发起了挑战,导致国家认同式弱,维系政治共同体的宪法权威及法律秩序不再受到尊重,国家面临瓦解的严重威胁。

(一)民族认同的性质

一般而言,认同(identity)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认同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情感、心理上趋同的过程。[4]民族认同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归属的感情依附和自觉认知,[5]就其内容而言包括民族归属感、语言同一、宗教信仰一致和习俗相同等。[6]在由单一民族构成的纯粹的“民族国家”之中,民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实现了民族与国家的同一性,成为一种国家民族。从认同政治的角度看,这种单一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在地域与人口上都与国家认同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当居民对本民族拥有认同时,也意味着他对国家的认同。但是,在多民族国家之中,从普遍性上来说,民族认同是一种局限于部分国民的特殊性认同,属于国家内部对特定族群的认同,而非一种涵盖所有国民的普遍认同;从属性上来说,民族认同是一种文化认同,而非政治认同;从源起上来说,民族认同是一种自然性社会认同。

首先,多民族国家之中,民族认同是一种涵盖部分国民的特殊的社会认同。民族认同的特殊性是由多民族国家之中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决定的。一方面,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都是由多个民族基于各种历史与文化原因共同建立的国家;抑或是在国家建立之后在政策上区分出了一些民族,国内的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与国家等同,而只是国家的一个部分。另一方面,民族认同强调对共同的继嗣和血缘、历史记忆、社会习俗以及语言的认同,在这些方面,不同的民族之间往往有着较大的差异,必然有着不一样的民族认同。所以,多民族国家之中,任何一个民族只是众多民族中的平等的一员,任何一个民族的认同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都是一种关涉国内部分居民的认同,是一种关于一部分人的特殊的社会认同,是众多民族认同并存的多元认同体系中的一元,不能成为政治共同体内的所有公民所共享的普遍性认同,否则,将会对共存且彼此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的其他民族认同构成威胁。

其次,民族认同是一种文化认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现代社会分为经济、文化与政治等诸多领域,且每个领域都有相应的社会规则存在,如经济领域交往的市场交换原则,政治领域内交往的公共性原则等。每一种原则都应在相应的领域内运行,任何一种原则对其他领域的僭越,都会使得某个领域内得以自行运转的规则系统紊乱而无法正常运行,甚至会带来社会失序的后果。民族认同是有关本民族的共同祖先、语言、习俗、传统、记忆以及生活方式的心理自觉,是人们体验特殊的宗教、历史与文化后的一种文化归属感。人们对民族认同的需求,是基于个体对自身归属特定民族这一事实形成的内心归属的一种精神寄托,因此,从行为规范意义来说,民族认同是作为一种文化认同对影响到人们内心在文化层面上何去何从的一种价值指引。所以,民族认同是一种文化认同,所具有的是一种私人感情价值,不具有公共领域之中的联盟意义。[7]因此,在多民族国家之中,任何一种民族认同应该存在于文化领域之中,其对人们行为的指引需通过依靠道德与舆论约束的力量来实现,而不具有强制力,更不能成为公共领域中具有强制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斯昕]
标签: 全球化   认同   危机   国家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