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京津冀一体化似乎既是经济改革问题,也是政治改革问题。您认为两者孰先孰后?
迟福林:经济社会生活走到今天,两者已相互融合了。经济改革里,包含着某些政治改革,比如下放权力,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我想这既是经济改革又是行政改革,也包括务实推进政治改革。今天来看,它不是谁先谁后的问题,是现实需要、务实推进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整个国内经济一体化进程都在加快,不能从地方看地方,必须把地方和全局结合起来。改革,首先要有利于全局,其次有利于拉动地方,实现地方发展的多样性,走出一些不同的路径。
但总体上,是在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大前提下推进地方发展。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思路问题,就地方谈地方。我认为现在大背景变化了,这是不行的。所以,无论是上海自贸区的改革,还是京津冀一体化的改革,都要做到两条:第一,不能就地区谈地区,地区改革要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格局;第二,不能就政策谈政策,必须重点放在制度安排上。
记者:那么,京津冀如何打破一亩三分地?
迟福林: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今年这一步,整个经济需要全国统筹来推进一体化,在这个前提下重视大区域的发展,然后重视各个区域不同的路径依赖。
现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中一条就是要打破区域对市场的分割。可以说,行政主导的增长方式,必然形成行政的市场分割。所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一个最重要的要求是使市场能在各区域中自由流动。强调大区域发展,就是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各个不同地区,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前提下,形成一种协同发展。
记者:但一个现实问题是,各地缺少一个共同的、平等的商讨平台,这怎么解决?
迟福林:所以,区域发展未来需要大的区域发展规划,要大家联合起来做。在此前提下,有序发挥各自作用。当然,首先国家要协调;第二,要形成区域协调机制,因为区域如果没有一个大盘子的规划,仍可能顾东丢西。(于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