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外媒体根据世界银行最近一份报告推算,中国GDP总量有望在今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尽管这听起来激动人心,但中国一些经济学家清醒地指出该报告的计算方式并不尽合理,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世界银行上月底在美国发布了其国际比较项目(ICP)研究报告。根据报告,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2011年中国经济规模已经上升到美国的86.9%,占世界总量的14.9%。
ICP是一项全球性统计合作项目,主要目的是测算各种货币的购买力平价,以便用购买力平价作为转换系数,将国内生产总值转换为用统一货币单位表示,从而比较和评价各经济体的实际经济规模和结构。
世界银行称,2011年的一轮ICP覆盖了199个经济体,是迄今对世界各国购买力平价最广泛的一次测算。
报告显示,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美国2011年GDP总量为15.53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7.1%。
世行认为,“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紧随其后。”
报告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有媒体报道称,考虑到2011年以来中国和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今年中国经济规模很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在世行报告之前,已经有多家机构和经济学家预言,中国将在若干年后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今年就会”这种猜测好像太突然了些。
中国财政部下属的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宗瑜对世行的报告提出了质疑。他说,世界银行的抽样多数在中国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而西部地区和农村则较少,考虑到中国东西部以及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购买力等方面的差距,报告结论准确性值得商榷。
另一方面,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法是以美元作为统计单位。文宗瑜表示,从2002年到2012年,人民币汇率对外升值,但中国国内物价上涨使得人民币出现贬值趋向。考虑到绝大多数中国人是在国内赚钱,国内消费,以美元计算购买力存在误差,会夸大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