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

——理解所有制的混合与国有经济“三力”

【摘要】改革后的国有经济浴火重生,打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有关市场经济即私有制经济的教条。国企成功是因其制度优势: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唯一经营目的,具有内在的组织协调性和利益共同体,采取了市场经济通行的治理方式即两权分离下的委托代理制。但国企成功不等于已近完美,还要通过混合所有制继续市场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满足国企和民企各自不同的需要;混合经营公司引导和改造民间资本,可以增强我国经济基础和实力;将利益内部化,可以降低国资与民资的外部利益冲突;可以避开国际垄断资本政治集团对我国企业加入经济全球化的打压限制。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  国有经济  中国经济  国家经济安全监测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三力”(经济实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同时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如何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理论议题。

中国国有经济崛起打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教条

从历史上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主体——国有经济,最初是从没收外国在华资本、官僚资本以及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条途径而形成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的巨大投入进一步壮大并充实了这个经济实体。从1957年完成“一化三改造”算起,到1978年,以当时的统计口径计算,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资产总额从924.7亿元增加到7341.6亿元,20年间我国国有经济资产增加了7.9倍,从占社会总产出比重57.6%上升到107.2%;全民所有制工商企业发展到53.74万家。①中国从1979年开启了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国有经济改制自此启动,到2004年,国有企业的总资产达到300972.55亿元,占社会总产出比重188.3%。当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数为26.3万家。②到2008年,国有企业的总资产增加到398108.27万亿元,占社会总产出比重132.4%。4年之后,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总数降为22万家。③这就意味着,改革开放后30年,国有企业在数量上虽然减少了60%,但是国有资产总量却提升了50多倍,国有经济在质量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主体无论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市场经济时期都得到了发展壮大,而且在市场经济时期发展得更快、更好。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主体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中取得了成功。这种成功不仅在实践中证明了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能够兼容,而且在理论上颠覆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教义之一,即市场经济是私有经济。按照这个主流教义逻辑,市场经济中的个人都是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市场竞争活力依靠这些经济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因此市场结构一定是产权私有,而且要量化到个人,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④市场经济的第一个前提就是私有制。⑤自由市场经济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生产手段的私人所有制和禁止动用任何来自人际关系的暴力。⑥依此逻辑,国有企业因为是社会人人所有而实际上人人都不所有,因此无法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如果要生存就必须要借助政府的扶持和依靠垄断地位获得稳定收入。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应当是公有制。因此,即使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从积聚到集中,直至采取总资本即国家资本的形式,且已经为社会本身占有一切生产力作好了准备,但这种国有化依然不是社会主义的,充其量是冒牌的社会主义。⑦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的政权性质依然是资产阶级的,即经济基础依然是私有经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商品生产既然被消除,自然,市场经济也就不复存在。

因而,尽管西方主流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存在许多对立,但是对公有经济(它的实现形式为国有经济)不可能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却是持同样立场的。然而,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及其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证明了公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这就不得不引出严肃的理论思考。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前,并不是没有其他国家尝试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具代表性的是南斯拉夫的市场社会主义。南斯拉夫与中国一样,从开始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发现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存在许多弊端,然后改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改革开放。⑧但是众所周知,在今天地图上已经找不到南斯拉夫这个国家了,南斯拉夫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复存在。南斯拉夫的改革未能成功,有复杂的内外部因素,但是从它最基本的公有经济或国有经济的改革来说,它推行的是放弃国有经济,改行的是工人自治经济,实际上是集体经济。这种工人自治的集体经济,强化了微观层面的决策民主,但是却淡化了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必然产物的宏观层面生产资料公有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固然包括集体经济,但是其基石在于强大的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具有许多优越性,但最主要的还是它是构建强大的社会主义政治力量的物质和经济基础。没有了这个国有经济基础,而依靠于自治的集体经济,或者是依靠分散的民间资本,社会主义国家是立不起来的。消逝的南斯拉夫便是明证。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⑨

中国国有经济成功的原因

中国的国有经济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国有经济改革的原则确立看,国企改革十六字方针非常重要;从国有经济改革的策略选择看,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极具智慧的;从学理层面看,国有经济的成功是因为采取了适合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治理机制和坚持了一定的制度优势。归纳起来如下:

国有经济并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唯一经营目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所以认为公有经济将是人类最高的经济形态,不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偏好。实际上在19世纪末,西方就已经出现了俾斯麦式的国有经济,但是他们对此不屑一顾。他们看到的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极大发展的社会化生产力与私人占有之间存在无法克服的矛盾及其冲突。这种矛盾在现实中的一个表现是:私人的商品生产经营目的是商品价值增殖,也就是通常说的利润最大化,但是社会大众最关注的是经营者提供的商品使用价值,也即通常所说的满足人类的需要,而不是价值,因此私人企业目标与社会大众目标在现实中必然会发生碰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商品生产经营组织自然会从事价值生产,赢利是正常的动机之一。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是经营国有资产的基本要求,但这些都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因为它的国家“老板”把社会大众目标列为考核目标并转达给国有企业,所以,国有经济不可能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经营动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国有企业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双效益。2008年以后,中国政府为加强房地产调控推出了建设保障性住房政策,以微利限制开发商,以低价提供给中低收入人群住房。民营开发商响应者寥寥无几,而国有企业则成为建设保障性住房的主力。同样作为暴利行业的开发商,其间的态度差异让人深思。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开启了医疗保险制度全民化改革进程,因为现存的私人医疗保险制度被认为是极其低效的,原因就在于:“大笔的金钱不是花在提供医疗上,而是花在拒绝提供医疗上。”但是,美国的医改阻力重重,至今进展甚微。⑩国企对社会的贡献,绝不只能用价值来衡量。

国有经济具有内在的组织协调性和利益共同性,这是抗击外部市场无序冲击的制度优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19世纪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就发现,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如今到了21世纪,个别工厂生产的组织性已经扩展为跨国性集团的组织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一国境内的经济对立性,但将境内过剩危机转移至境外则加剧了全球经济的对立性。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生动地呈现了这种场景。相反,我国国有经济具备内在的组织性以及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再加上社会主义国家强大的宏观调控制度优势,使得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内部组织性与企业外部竞争无序性的对立大大降低。要承认,各个国有企业之间在市场竞争中依然有自身小团体利益,这些也会引发利益之争。但是小团体利益之上有大团体利益,大团体利益之上有国家最高利益,这种内在的组织性和利益共同性决定了利益之争不会发展成为利益对抗。这种制度性安排,其间也包含许多错综复杂的非制度性安排,是目前理论分析尚未完全解释得清楚的。但是这种属性是定然存在的。尤其表现在大灾大难来临的时候,国家一声令下,冲在前面的定然是国有企业,尽管冲上去的企业将会因所支付的费用挂账不能及时得到补偿而蒙受损失。一般而言,国有企业不是经济危机的肇事者。而2008年波及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机正是由美国的私人企业制造的。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府常常阻挠中国国有企业参与海外投资和资本并购,这是一种选择性制裁。实际上,这些国家也有一些国有企业到海外投资和并购,为何唯独阻挠中国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以国有企业为借口来干涉中国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某种意义上正说明了西方国际垄断资本看到了中国国有企业的这种制度优势,并产生一种集体忧虑,担心中国的经济崛起会改变由它们一手垄断的世界经济与贸易格局。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选择,坚持发展国有经济,势必会与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冲突。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挑战。

国有经济采取了市场经济通行的治理方式即两权分离下的委托代理制,从而解决了所谓产权虚置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正当性问题。在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中,国有经济组织形式采用依附于行政管理机关的工厂制,这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来是产权不清晰,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无法承担独立的责任。经过各种实践探索,中国最终选择了基于两权分离的委托代理制作为国有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这种制度首先设置一个国有资产的总代表将所有权集中,再以委托人身份出资组建或控股国有企业,然后选拔经理人来经营国有企业,并设置权责利相统一的考核体系,层层委托,层层代理。并在委托代理制度下,延伸出各种更加具体的组织形式。通常所说的股份制只是这种制度的其中之一。两权分离的委托代理制可以容纳所有的组织形式,从全资、独资到有限责任、无限责任,等等。委托代理制的运转高度依赖制度安排,随着国有经济治理机制的逐步健全,我们会创造出世界上最优的国有经济组织形式。

国有经济采取两权分离的委托代理制,打破了市场经济即私有制经济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教条,同时也证明:其一,市场经济繁荣的关键是竞争,与产权的性质无关。实际上,社会化大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难以辨认是你的还是我的了,私人产权的固化只能起到阻碍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作用。只要国有企业产权清晰、经营责任到位,一样可以参与竞争并承担后果。而且,产权的多样化更加有利于竞争的展开。其二,政府监管市场的裁判员身份可以与国有企业的所有者身份隔离开来。现代私有企业制度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环境,采取的是股东大会代表投资人利益、董事会委托管理层管理企业的治理模式。实际上,只要国有企业的出资人与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员隔离开来,一样可以保持竞争环境的公平。其三,只有建立起命运共同体的企业才能获得成功。每个人如果在企业内部专业分工的情况下不放弃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会妨碍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企业内部结成利益共同体是私有制企业克服私有产权缺陷的一个创新,它在日本的企业制度中充分显示了竞争优势。我国的国有企业天然地具有这种命运共同体的制度特征,从而产生出竞争力。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郑韶武]
标签: 中国   制度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