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对新型越俄关系的全面解析

——历史脉络、互信基础与发展空间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努力,越南与俄罗斯的关系已经发展成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它们的政治关系有所疏离;但越南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则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越来越紧密;在安全方面,越南则继续与俄罗斯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俄罗斯是越南的传统友好国家,还是一个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国,因此,发展新型的越俄战略伙伴关系仍然是越南外交的一个重要目标。从越俄关系的历史脉络、互信基础和前景来看,未来越俄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还有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越南  俄罗斯  美国  新型越俄关系  军事安全

【中图分类号】 K3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个时期以来,越南与俄罗斯的关系逐渐回到正常状态。与越中、越美关系回复常态有所不同的是,越南与俄罗斯的关系是从以前“一边倒”的密切越苏关系回到平等的国家关系状态。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苏联解体和冷战格局的瓦解,使得作为苏联主要继承者的俄罗斯的实力有明显削弱,越苏“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难以维系;另一方面,越南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也需要在对外政策方面作出调整,调整的重点就是改变以前“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将越南与俄罗斯的关系回复到平等互利的正常状态。经过20多年的努力,越南与俄罗斯的关系已经发展成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

革新开放前“一边倒”的越苏关系

在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以前,特别是在黎笋执政期间,越南与苏联保持着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是冷战时代美苏争霸国际战略格局的产物,越苏关系的亲近既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有双方战略利益考量的因素在起关键作用。

胡志明时代的越苏关系。越南与苏联的交往由来已久,在两国还没有建交之前,越共领导人胡志明就曾秘密访问过苏联。1950年1月30日,越南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越南与苏联越走越近。

1951年,苏联开始向越南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1954年5月,越南取得抗法斗争的决定性胜利——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后,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地位更加牢固,越南与苏联的关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55年6月至7月,胡志明率越南党政代表团出访苏联,双方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越南获得了苏联提供的1.35亿美元的无偿援助和2.4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同年8月,越苏两国又在莫斯科签订了有关苏联的高等院校、中学为越南培养干部的协定,开始了两国在科学、教育和文化领域的交往与合作。1956年初,长征和黎德寿率越党代表团赴莫斯科出席苏共“二十大”;同年4月,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访问越南;1957年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问越南。同年11月,胡志明再次率领越南劳动代表团访问苏联。通过这一连串的互访,越苏关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越南由此获得的来自苏联的援助也不断增加。据统计,截至1964年底,来自苏联的援助款项共达16.55亿美元(其中,无偿援助5.15亿美元,贷款11.4亿美元)。

1964年底,美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对越战争,在当时的冷战格局下,苏联作出了更加积极的反应,苏联对越南劳动党领导的抗美战争给予了多方面(特别是军事和经济上的)的支持,越苏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1965年初,苏联总理柯西金率苏联党政代表团访问越南,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对美国战机轰炸越南民主共和国、将侵略战争不断升级的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1967年9月和1968年6月,越苏两国政府代表团在莫斯科相继签订了关于苏联向越南提供无偿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以及长期贷款的协定。在越战期间,苏联向越南提供的实物援助涵盖了食品、化肥、石油产品、工业成套设备、运输工具、药品和医疗器械、钢铁和有色金属等种类,其中数量最大的是军事物资。越苏双方先后于1966年10月、1967年8月、1968年6月、1969年10月、1970年2月、1971年10月、1972年12月签订了近10个军事援助协定。越南得到了地对空导弹、米格战斗机、火箭、高射炮、车辆以及其他众多的苏制军事物资,价值达数十亿美元。①

黎笋执政时期的越苏关系。1969年9月4日,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病逝。从1960年起担任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黎笋作为继任者,成为越南党和政府的最高领导人。1976年12月,黎笋出任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0年又兼任中央军委主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直到1986年7月病逝。

胡志明的逝世和黎笋的接任,给本已处于友好合作状态的越苏关系带来了新的变化。越苏间的联系日趋密切,越南对苏联的依赖越来越深,最终形成对苏联“一边倒”的状况。

黎笋继任后的最初几年,越南的抗美战争正处于关键阶段,越南党和政府正迫切希望从国际上得到道义、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援助,虽然越南有意联合苏联来疏离中国,但迫于形势的需要,还不便公开这样做。所以在从胡志明逝世到越战结束的这段时间内,越南还没有完全倒向苏联,仍然在苏联和中国之间搞平衡外交。

1975年,越共领导下的越南人民经过10年的抗美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越南实现了南北统一,民族独立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赢得民族独立斗争胜利的越南党和政府的信心空前膨胀,选择了谋求地区霸权的道路。越南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利用中、苏、美三个大国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印度支那乃至东南亚地区建立越南的“领导地位”,为东南亚的政治局面发生深刻变化作出贡献。为了配合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黎笋政府开始调整对外政策,向苏联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很快便形成了。

为了联合苏联,越南党和政府从外交上加紧了向苏联靠近的努力。1975年10月,黎笋率团出访苏联,与苏联签订了《越苏宣言》。《越苏宣言》确立了两国发展“全面关系”和“密切协作”的基本方针,使越苏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重要新阶段”。《越苏宣言》的签署,也标志着“一边倒”的越苏特殊关系正式形成。之后,越苏间的高层交往变得十分频繁。1978年6月,越南被接纳为经互会的成员。同年11月3日,黎笋、范文同率越南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越苏两国签订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越苏友好合作条约》。通过签署这一条约,苏联取得了使用越南的金兰湾、岘港等军事基地的权利。越南也凭借该条约获得了苏联更多的经济和军事援助。1978~1984年间,苏联向越南提供了5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是过去提供的军事援助的一倍。1980年以来,苏联每年向越南提供的军事援助都在10亿美元以上。另外,从1978年到1984年,越南从苏联共获得近8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②

总体而言,在越共“六大”确立革新开放的路线之前,越苏关系基本上处于“一边倒”的状态。越苏“一边倒”的关系的形成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产物,越南全面倒向苏联迎合了苏联南下政策的需要,而越南也借助苏联的支持,着力推行在印度支那和东南亚建立所谓的“领导权”的国家战略。

革新开放后的新型越俄关系

革新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越南迫切需要与国际社会建立更为全面的合作关系,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要,也不利于新的外交目标的实现。越共“六大”的召开,为越南外交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机遇。越南对外交政策的调整,首先是从对苏政策调整开始的。从“一边倒”的对苏政策调整到正常的国家间关系,历经了大约5年的时间。

 

(略)

 

[责任编辑:赵斯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