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建构新的国家思想形态(5)

——孙中山的知行观与革命精神论

如何完成良心上的建设?孙中山认为宣誓是一统思想、意志的一种形式。“故由清朝臣民而归顺民国者,当先表示正心诚意,此宣誓之大典所以为必要也。”正心诚意地表示其拥护民国,扶植民权,励进民生,经过这样宣誓典礼,乃得享民国国民的权利。有人视中国如盘散沙,人心涣散,要进行革命建设,首要是心理建设,若人心不能正心诚意,人力不能凝聚,革命就不能成功。这就是孙中山之所以讲“心也者,万物之本源”的根据所在,心就成为万物之所以然的本源。

孙中山首先宣誓。誓曰:“孙文正心诚意,当众宣誓:从此去旧更新,自立为国民。尽忠竭力,拥护中华民国,实行三民主义,采用五权宪法,务使政治修明,人民安乐。措国基于永固,维世界之和平。此誓。”宣誓是万众一心的一种形式,真正做到万众一心,正心诚意,其内容在于发扬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并融突西方近代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以培养民众的良心,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据载,俄国革命家问孙中山:“你的革命思想,基础是什么?”孙中山答复说:“中国有一个正统的道德思想,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至孔子而绝。我的思想,就是继承这一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的。”他的哲学基础是建立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地上,以求中华文化道德精神的复兴。由韩愈提出“道统”论,宋明理学家继承之,自谓继尧舜而至于孔孟的绝学,孙中山略孟子,亦谓继承这一正统思想,可见他对于宋明理学家的思想是基本赞同的。

孙中山认为,“只要改造人心,除去人民的旧思想,另外换成一种新思想,这便是国家的基础革新”。譬如革自私自利之心、金钱主义之心、求官之心等,而提倡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所谓“八德”。为什么要讲中国固有道德,因为“现在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那些新文化的势力,此刻横行中国,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便排斥旧道德。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不知道我们固有的东西,如果是好的,当然是要保存,不好的才可以放弃”。就“忠”而言,民国不是忠君,而是“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不成功,就是把性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这里予“忠”以新诠释,赋予其新内涵。孝是中国传统伦理之根本,“《孝经》所讲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现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到这么完全”。孝不能不要,“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仁爱也是中国的好道德”,墨子讲兼爱,耶稣讲博爱。中国古代政治家讲“爱民如子”、“仁民爱物”。

孙中山极为看重信义。中国是既讲诚信,又讲道义的。“中国古时对于邻国和对朋友,都是讲信的。”爱和平是中国极好的道德,“只有中国是讲和平,外国都是讲战争。”又说:“中国人几千年酷爱和平,都是出于天性。论到个人便重谦让,论到政治便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和外国人便有大大的不同。”恢复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种民族道德精神,是心理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建设中华民国的需求。

为振兴中华民族精神,除恢复中国固有道德精神外,还要学习欧美等国的长处,以使我国能与欧美并驾齐驱。在学习过程中,他以三民主义的立场观点,以中解西。他说:“社会主义者,人道主义也。人道主义,主张博爱、平等、自由。社会主义之真髓,亦不外此三者,实为人类之福音。我国古代,若尧舜之博施济众,孔丘尚仁,墨翟兼爱,有似博爱也者。然皆狭义之博爱,其爱不能普及于人人,社会主义之博爱,广义之博爱也。社会主义为人类谋幸福,普遍普及。”在中西文化道德思想比较中,能比较真切地体认到其差异。为消除这种差异,他认为其三民主义建设,可以与博爱、平等、自由相比拟,民族主义以自由为价值目标,民权主义以平等为价值目标,民生主义以博爱为价值目标。“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仅政治上谋民权平等,而且社会上谋经济平等。孙中山为实现其价值目标,可谓鞠躬尽瘁。

从“生元有知”到心为万事之本源,孙中山的哲学理论思维形而上学,基本上属于心体学的系统,可谓精神心体学。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樊保玲]
标签: 形态   思想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