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全球经济 > 正文

国际商务人才供需失衡原因与对策分析

【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部分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却面临就业难题,人才的供需失衡日益凸显。国际商务人才的供需失衡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一方面严重阻碍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另一方面制约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进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国际商务人才 供需失衡 对策

国际商务人才供需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额均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的商务活动越来越紧密地融入到全球化进程当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新时期国际商务人才的大量需求,全国开设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层次的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多在经贸类院校开设,国际商务专业成为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迅速扩大。

社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也在相应增加,供需应该达到基本平衡。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评为红牌警告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薪资较低的热门专业之一,而且该专业连续三年上榜。被评为红牌专业并不是因为供大于求,恰恰相反,国际商务人才短缺现象严重。《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明确指出,2010年外贸人才需求达79万多人,未来三年,负责外贸公司重大投资和战略投资的决策人才最为短缺,需求缺口2/3以上,业务营销人才欠缺30%左右,专业管理人员估计欠缺一半以上,服务外贸人才估计欠缺七成到八成,投资人员的供求缺口也在60%左右。①从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来看,“20%去了贸易公司等从事与国际商务相关的业务,20%去了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或到学校从事国际商务教学工作,还有近50%的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不是供不应求,也不是供过于求,而是供需失衡。

国际商务人才供需失衡原因

企业用人标准过高。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要求过高,因此造成“招工难”的结果。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存在误区,一是盲目追求高学历,认为学历越高越好,在现实工作中,对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生完全能够胜任的岗位也要求更高的学历;二是为了节约用人成本和追求短期利益,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重实用轻培养,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没有完善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不愿意储备人才,希望被录用的学生一上岗就能独挡一面,不愿招聘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高校培养的国际商务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技术创新和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人才。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商务人才即熟悉外贸流程、外贸公司运行、服务于外贸公司的专门人才,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②新形势下的国际商务人才应该是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熟悉国际惯例、掌握国际法规、并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使用外语进行商务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能在跨国公司、涉外机构和商贸部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策划、管理和研究等工作。不仅如此,新形势下的国际商务人才还应该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而目前高校在商务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不能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统一定位;二是不能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较低;三是受硬件设施、办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很少,即使是毕业实习,因缺乏有效地跟踪和指导也流于形式。

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太高。目前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过度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跨国公司情有独钟,不看好在中小企业的就业前景,自主创业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解决国际商务人才供需失衡的对策

企业应调整用人观念,完善用人制度。我国的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学历人员不断增加,这无疑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但是企业在用人时,如果一味地追求高学历装点门面,用人时不能人尽其才,势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企业应该认识到人才培养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企业自身也应该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责任。鉴于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征,企业应该承担起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的责任,给大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还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让高校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所需国际商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甚至协助高校修订培养方案。

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把就业指导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当中,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国际商务人才。根据最近的一份国际商务人才需求调查数据分析报告,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仍然是国际商务人才的主力军,其次是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对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是:半数以上的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专业素质的要求是工作认真负责、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能力的要求是实践能力、外语能力、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

对国际商务人才素质培养,应从一个理想三种精神做起。一个理想是树立崇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精神是: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二,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第三,培养团队精神。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是培养创新型国际商务人才的必由之路。第一,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商务专业特性,学校应与商贸部门,行业组织,在华跨国公司、涉外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③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运作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使学生融入到真实的国际商务环境中。第二,建立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上海高校国际商务实习中心顶尖模拟实验室项目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该模拟实验室项目使学生在高仿真的训练系统中,能够很快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系统规范的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打下基础。第三,建立计算机商务模拟实验室。对于没有条件建立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的院校,可以与软件公司合作,编制国际商务综合模拟软件,通过网络模拟,给学生提供一个高仿真的国际商务活动环境,让学生使用计算机模拟商务流程和扮演角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使之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就业指导课不应只是以选修课的身份存在,可以与专业特色相融合,通过聘请事业有成的校友回母校讲座,使中低年级的学生也关注就业,及早制定职业规划,从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指导教师不应只是完成课堂讲授任务,还应切实做好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制定职业规划。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搭建职业规划平台。

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这体现出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不断提升,民营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许多民企在经营管理和人才战略等方面已和国际接轨,一些国内知名的民企已是行业内的世界级公司,民企不应该再是大学生择业时的“备胎”,民企应成为今后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

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运用自己所学到的企业管理和经营知识,勇于接受挑战、承担风险和承受挫折,自主创业。在校期间,养成积极学习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储备创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积极参加和创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如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挑战赛”,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丰富创业经验;关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为成功创业创造条件。

结语

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对国际商务人才需求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企业要完善其用人之道,做到用其所长,容人所短。高校也应从社会需求出发,更新教育观念,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创新型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和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以现代企业为导向的河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201303141、HB12JY031)

【注释】 

①董伟:“人才短板阻碍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青年报》,2010年7月。

②肖鸣政:“新形势下的我国商务人才的开发”,《中国人才》,2006年第12期。

③宏结:“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5期。

责编/王坤娜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供需   国际商务   对策   原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