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
锡林浩特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转型,锡林浩特市对新型工业的资金投入比例不断加大,政府也不断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经济发展。然而,由于锡林浩特市的发展速度过快,经济基础较弱,赶不上发展速度,使得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遇到困难,特别是2011~2012年期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产业升级、设备更新、投资环境改善等方面很难有大的突破和作为。
锡林浩特市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从锡林浩特市的经济增长数据可知,建立在低水平的工业基础之上看似基础雄厚的工业,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如煤、油和各种稀有金属矿产的直接开发利用,很少进行深加工,科技含量缺乏。
其次,锡林浩特市的产业链长普遍较短,高水平项目及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缺乏,例如:牛肉干、冷鲜肉和肉脯的加工很少,牛羊乳业发展缓慢。
再次,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主要还是依靠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支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未发展成体系,不成规模。
第四,虽然丰富的矿产资源被逐步开发、利用并转化为该地的优势经济,但对水资源的利用量大幅度增加,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锡林浩特市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最后,矿产资源的开发,过度的放牧,使得大面积草场遭到破坏,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这些发展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都会成为制约锡林浩特城市发展的瓶颈。
经济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锡林浩特市经济发展中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锡林浩特市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采,没有一定的规划和节制,并带动经济发展过热,而其经济基础又十分薄弱,设施陈旧且改进困难,使得资源浪费非常严重,发展速度无法提升。
其次,锡林浩特市属我国西部地区,各行业的尖端人才稀缺,交通运输相对闭塞,物流业不发达,使得农牧业产品进行深加工困难,不能畅销全国,即使近些年发展迅速,依然无法改变这个现状。
再次,该市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对矿产资源和草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没有合理的规划,草场退化,水资源匮乏,草地不断沙漠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最后,旅游资金和旅游开发与管理的高级人才缺乏,吃、穿、住、行、玩等旅游配套不足,旅游景点的特色显现不出来,难以满足旅客需求,致使旅游经济发展缓慢。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锡林浩特市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成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促进该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锡林浩特市经济发展问题的建议
笔者通过研究近几年锡林浩特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运用市域经济关联效应、资源优化配置效应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对锡林浩特市经济发展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思路和建议。
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主线。“无工不富”,发展区域经济,最终要靠工业,锡林浩特的“风”是内蒙古最具优势的自然资源。近地层热量交换、农田蒸散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植物授粉和繁殖。风能是分布广泛、用之不竭的能源。中国盛行季风,对作物生长有利,尤其是在内蒙古高原、东北高原。要把有污染的、不环保的工业剔除,取而代之以现代的、新型的、清洁的工业,充分利用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取代传统的有污染的能源。如果转型成功,内蒙古的经济增长仍然将走在全国的前列。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设备投资,不断地健全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矿产资源的开发应该有合理的规划,不应该一味地追求发展速率,要形成“工业、居住、生态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把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相结合,融入工业建设设计当中。
促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牧业的发展,应该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核心,建设生态型绿色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的,大力改善农牧业的生产条件,以现代工业方式推动其产业化经营,提升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加快建设农牧业的基础设施,培育设施型和避灾型农牧业,发展旅游观光型农牧业,比如建设农家院等。其次,要提升农牧业装备的机械化水平,农牧业灾害率的降低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必须作为要大力抓的重点工作。再次,要推进牧区水利建设,水利的建设要以节水灌溉为主,同时,要大力发展高产饲料业,加快投入使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节水高产饲料的种植面积,获得更多产出。最后,还要继续实施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补贴政策,涉及牧业机械、燃油、棚圈和草场围栏建设等方面。
发展具有民族文化风情的旅游产业。内蒙古的民族文化风情在我国是最独具特色的地区之一,蒙古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中有着光辉的一页。但由于自己生产生活的特点,元代以前在建筑上反映的是可移动的蒙古包,固定的永久性的建筑不多。元代建筑延用宋代建筑风格,近几年很多建筑师都在不同程度地研究、探讨和实践蒙古族建筑风格,我区各个城市都在为创造蒙古族建筑风格而努力。内蒙古的旅游文化风景让人心仪,但是,作为旅游风景区,也不乏可挖掘的商业价值。只有把内蒙古的民族文化风情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才能提高内蒙古旅游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对于自治区而言,其旅游资源在全国都是独具特色的,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丽的草原风光和鲜明的蒙古民族风情;另外,来内蒙古观光的不仅仅是国内旅游者,还有大批国外游客,对他们的需求进行分析可知,来内蒙古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领略蒙古大草原的辽阔和高远,体验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风情。在旅游产业的发展方面,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发展旅游体系产业,突出蒙文化特色,加强旅游景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给旅游者创造安全、文明、优美、舒适的旅游环境,有助于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发展二、三产业,对产业进行优化升级。发展牛羊乳品的发酵酿制品加工、皮毛制品加工和肉食产品加工;对牧民宣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规范草地使用权流转价格机制,有利于草场的合理利用,也能够为牧户进入二、三产业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增长极的迅速发展,进而产生扩散效应,逐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但是仍然只能打造出最具独特气息的几个精品区。近年来,自治区在中央大力扶持下,实施发展工业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战略,充分利用黄河文化和历史文化等独特的旅游资源,扩大招商引资,加强区域合作,推进自治区由旅游文化资源地向旅游文化产业地的跨越式转变,实现旅游与文化更好地融合,努力把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成全区的一个支柱产业。
引进各行业顶尖人才。加强科技人才和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设,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广泛与农牧业科研单位进行合作交流,提高产业效率;还可以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着资金、技术、信息回来创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大招生单位的招生自主权,以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招生单位应该注重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招生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在笔试和面试上,提高考核的水准。
(作者分别为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韩露(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