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区域聚焦 > 正文

租赁型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建构

—以衡水市保障房供应为例

【摘要】租赁型保障性住房政策在我国刚刚起步,而我国面积辽阔、各地情况不同,至今仍未出台严密的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各地方根据自身特点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自行规定的政策,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加强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后期管理成为实现保障性住房功能、保证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 租赁型 退出机制 困境 对策

当前,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已经成为我国保障房的主要形式,近几年国家进一步加快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从中央住房城乡建设部到各地方不断出台新的规定。在2013年12月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会同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起草了《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通知》。

内容要求从2014年起,各地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并轨后统称为公共租赁住房。从而进一步改善行政管理程序,删繁就简后的制度更加清晰,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后退出机制的审核上也将统一,如此一来对于使用保障性住房的居民来说,将不再像从前一样容易混淆。

衡水市虽然还未对保障性住房进行统一,但是在保障性住房的任务完成上、分配计划以及入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仅以桃城区为例,截止到2013年10月桃城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开工率100%,竣工率达77.3%。已竣工项目抓紧进行配套施工,200套公共租赁住房有望年底前分配入住。①除了在完成目标上有所进展以外,根据《河北省城镇住房保障办法》、《河北省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管理办法》、《衡水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衡水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住房保障申请家庭联审联查办法》,对于涉及的相关部门、联查程序以及监督机制做了规定,并明确规定纪检部门对于行政不作为工作职责履行不到位、不作为的,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严格监督程序,有效地约束了政府部门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情况发生,加之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化使得其政策更加公平、公正。

现行租赁型保障性住房政策解读—以衡水为例

租赁型保障性住房是为了应对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出现的城镇部分居民生活困难,没有住房保障的情况而产生的,目的是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居住理念。国家“十二五”规划以来,全国加大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力度,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在保障房的后期管理上,仍存在严重问题,最为显著的就是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机制不健全。建立公平、高效的租赁型保障性退出机制,实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投入资金的良性循环、住房资源的高效利用是保障房功能得以保证,社会公平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内容。在租赁型保障房退出机制设计的理念上,既要考虑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住房市场运行的状况,又要考虑租赁式保障性住房的剩余使用价值、居民的平均住房水平等因素,因此应采取多元化的退出模式,在基本原则和目标相同的条件下,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用适合于本地实际的退出方式。

当前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制度构建还亟需完善。首先在立法上住房保障制度方面的内容相对滞后,我国的立法机关也在不断地研究探讨,国务院出台新的政策指导。自2012年7月15日起施行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中对于强制退出条件及其处罚措施做了新的规定,对于不当使用的予以重罚,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强制腾退,但具体实施起来因现实情况多样,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根据衡水市的租赁型保障住房政策分析,退出方式主要分为主动退出与强制退出两种,对于已经不符合其条件的应主动申请退出,对于拖退、隐瞒不退,以及违反《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的进行强制退出,对于违规行为按照《办法》规定进行处罚,新出台的《办法》相比之前在处罚力度上以及退出后过渡上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从实施情况以及衡水近两年的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来看,依然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现有制度存在的问题。对于租赁型保障房的退出机制各地方采取的方法大致相同,一是主动退出,二是强制退出,但退出的情况及处罚问题不能单靠国务院出台的《办法》来实行,还要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实际问题也是复杂多变的,并且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今天,如何既能合理制定处罚金额,又能减少改动政策的频率是现在需要改善的地方。作为诸如衡水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较其他一线二线城市而言还相对落后。保障性住房的目的是为了给没有住房的年轻人一个过渡阶段,给家庭困难的群众一个改善其环境的时间。我国虽然每年都在兴建保障性住房但仍然无法满足需求,加之土地愈加稀缺,保障性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经济适用房为小产权房,是可以永久居住的,从现实着眼这是不符合现状的,而衡水市现在依然在实施,对于一个经济不发达且保障性住房需求大的城市而言是极不可取的。

落实退出机制的困境。目前,大多数城市,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制度收入申报尚不成体系,收入核查制度也不完整,单纯依靠居民住户的自觉性进行主动申报、如实申报,在现实中很难保证其真实完整性。仅通过入户调查来调查核实,工作量庞杂,收集的信息也未必准确。但是,租赁型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享有者应具有严格的审查、批准程序和相应的监督机制,确定应退出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对象,要综合考虑使用者的收入状况、财产情况和现有的住房情况,并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和居住条件设定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享受条件和标准,超出该标准坚决予以清退。具体情况包括三类:一是租户申请时信息失真或者审核不严而享受保障待遇的;二是租户的收入、财产和住房条件等得到了改善不应再享受保障待遇的;三是因为享受保障待遇的标准进行调整导致租户不应享受保障待遇的。此外,那些虽符合标准,但违法或者违规使用保障性住房的租户也应纳入退出对象之列,包括利用住房从事违法活动、擅自改变房屋用途、将承租的住房转借和转租、住房长期空置等情况。除了在制度上的缺失以外,在落实租赁型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上也存在着诸多实际问题,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资产核查困难。保障性住房居民的家庭收入,个人及家庭资产情况是其符合租住条件的基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资产的核查并不顺畅,虽然《公租房管理办法》中有明文规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保障性住房小区仍存在着开高档车或外租现象,并且屡禁不止。这是因为在资产核查时仍存在漏洞。

二是居民主动退出意识淡薄,会产生福利固化。居民在其意识中不愿意主动退出,从而导致保障性住房供给结构失衡,很多人对于退出制度很模糊,有些群众在明知的情况下不愿意退出(见表1、表2)。由于中国长久的居住观念以及普遍素质不高导致了居民主动退出的动力不足,很多学者提出奖惩机制,对于主动退出的应给予政策上的鼓励。笔者认为主动退出应该是其租住租赁性保障性住房的义务,既然是义务,就不应给予奖励,所以这种观点不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11

表1:租赁型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了解程度调查

9{GHVDNLV59V3{0`SC7T$ZG

表2 :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居民主动退意愿调查

 

资料来源:根据社会调查问卷获得

三是应建立完善的退出保障性住房的法律机制。我国现在仍未有法律法规对保障性住房的退出制度上进行规定,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相关法律迫在眉睫。在保障性住房的退出制度上,有学者认为对于退出保障房群体,在购置商品房时应在政策上给予充分的支持,例如设立基金支持或者给以低息贷款②,笔者认为此做法不可取。原因有二,其一以现在的商品房价格上涨趋势来看,政府充分支持会给政府带来巨大压力,商品房不同于保障性用房,二者费用差极大,政府建立基金来支持其购买商品房显然是不现实的;其二近年来商品房市场火热,房价居高不下,国家多次出台政策压低房价,如果给予退出保障房群体以低息贷款显然也是不符合国情的。所以如何构建退出保障房后续的制度,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新的《办法》中规定退出者及家庭没有住房的可以以市场价继续租住其保障性房屋,虽然此做法不利于将房源腾出给更需要的群体,但也确是在努力的衔接退出后的后续工作。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保障性   住房   租赁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