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宏观大势 > 正文

科研事业单位激励机制设计

【摘要】文章以激励理论和知识创造理论为基础,充分分析科研事业单位知识型员工的特征,提出了科研事业单位知识创造活动的影响因素框架,并对科研事业单位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科研事业单位知识型员工知识创造的激励机制及其保障体系。

【关键词】知识创造 科研事业单位 激励机制 知识型员工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在以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电子通讯、计算机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着整合、创造、传送和运用知识的功能。科研事业单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拥有一大批知识型员工,代表了科研事业单位拥有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能力总和,其核心任务和职责就是知识创造、利用和增值。①因此,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促进科研事业单位员工知识创造的保障,是使科研事业单位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科研事业单位知识创造影响因素

基于知识创造过程角度出发,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在《知识创造的螺旋》一书中,提出要发掘知识创造影响因素(或障碍),并建立打破这种障碍的完整机制,以促进实现知识创造。他们认为知识创造过程存在个人障碍和组织障碍两方面因素。前者包括有限调适和自我形象威胁;后者包括组织故事、程序及科研事业单位范式等。科研事业单位知识创造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其中个体因素主要包括:员工能力、员工动机及员工流失因素;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环境、智力资本、领导能力及交流沟通等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员工能力、员工动机、员工流失。其中个体层面的知识创造与应对新情况、新事件、新信息及新情境的能力有关。在此,员工能力特指员工对知识的吸收、利用及学习能力。②员工本身具备的相关知识越多,就越容易利用和创造新的知识。根据认知结构和心理学研究,新知识的产生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因为人类能从已存的对象或概念中,以突破性和新颖性引导一些新奇的连接,从而实现了创新。员工的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员工进行知识创造活动的动力,这种动力有内在的和外在的之分。内在动机是由知识创造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兴趣使然,所以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外部动机则由外部刺激所引起,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比如绩效目标、薪酬等激励性因素。因此,科研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各种措施提供激励,刺激员工进行知识创造活动的动机,培养组织员工的奉献精神,使其愿意相互分享、传递知识和经验,从而促进知识转化,不断创造新知识。员工流失是指知识型员工为科研事业单位创造了巨大价值。但也正基于此,员工高流失率也成为科研事业单位的一大特点。

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环境、智力资本、领导能力和交流沟通。组织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知识基础越丰厚,就越容易利用和创造新的知识。科研事业单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科研事业单位领导者的能力与素质。定性评价科研事业单位时,要重点考察科研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的能力与素质。③交流沟通包括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使沟通双方获取很多以前没有的信息和知识,通过沟通可以使他们加深对以前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创造。而沟通不畅则会影响员工间知识获取及共享。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玲玲]
标签: 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   科研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