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现代化的一个历史阶段,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临的战略问题。在我国,城镇化的顶层设计由中央政府负责,具体规划由地方政府制定。文章以苏木乡镇为例,分析了基层组织改革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苏木乡镇政府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苏木乡镇政府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 苏木乡镇政府 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是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是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达至一定水准的过程和结果。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苏木乡镇作为基层,直接面向群众开展工作,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大部分通过苏木乡镇予以落实,各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也要通过苏木乡镇排查发现、协调解决和及时上报。
基层组织改革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
推进城镇化与推进地方政府改革息息相关。推进城镇化,要求政府必须改革以适应城镇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和挑战,而政府改革在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的同时,必然会带来城镇化推进和实现方式的变革。二者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为了更好地适应城镇化进程,地方政府需要加快职能转变,重视城镇化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
深化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和重点的苏木乡镇改革,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起到主导作用。集中表现在户籍制度改革、城市发展规划法规化、土地政策、融资管理以及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供给及公平分配等方面。另外,地方政府尤其是县区、乡镇基层政府,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基层政府必须具有治理的主导力度,这样才能使得城镇化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也才能够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首先解决“谁来管”的问题。通过改革,理顺各级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关系,明确各自在整体治理中的地位和职责,特别是要赋予基层政府足够的治理权力。其次在治理客体上,要明确界定城镇化过程中政府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敢于打破局限,打好城镇化改革攻坚战,解决“管什么”的问题。再次确保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让城镇化实现多角度多方面,解决“如何管”的问题。最后在治理手段上,要广泛运用互联网和媒体等手段给基层治理带来的便捷和高效,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和回应性,同时,更要重视社会资本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解决“靠什么管”的问题。
苏木乡镇政府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苏木镇改革取得调整职能、理顺关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等方面有进展同时,受各种体制机制因素的影响,苏木镇在履行职责任务、综合保障、运行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苏木镇基层政权功能的发挥。
苏木乡镇职责任务不够明晰。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界定了乡镇政府职责,作为一级政权,苏木乡镇比较全面的承担着辖区内经济社会事务管理职责。
另一方面,行政法律法规和规章基本上未赋予苏木乡镇履行职责所必须的行政管理权限。苏木乡镇行政主体地位不够明晰,没有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资金项目调度权,与旗县直部门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工作从属性较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木乡镇工作成效。
苏木乡镇权责不统一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随着行政问责制的逐步推行,苏木乡镇承担属地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责任日益加重,每年都要签订综合治理、信访维稳、计划生育、畜牧业等责任书,接受严格的考核。
另一方面,苏木乡镇基本上不具备法定的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权,旗县直部门具有派驻苏木乡镇机构人、财、物管理权,苏木乡镇在有效调度和统筹管理方面相对薄弱。
苏木乡镇运行综合保障水平不够高。一是工作队伍不够稳定。苏木乡镇工作生活条件较差、发展空间不大,加之旗县直机关编制紧张人手不足,一定程度上还从苏木乡镇调入补充人员,导致苏木乡镇优秀人才不愿来、呆不长、留不住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经费比较紧张。目前苏木乡镇财政实行乡财县管体制,苏木乡镇运转主要依靠旗县财政的转移支付,没有其他经费来源。牧区地理面积较大、人口居住分散,经费支出压力较大。
苏木乡镇工作运转模式需要进一步转变。一是苏木乡镇行政机构设置3个综合性办公室,虽然保持了机构的精干,但行政机构设置比较宽泛,与苏木乡镇日益细化的工作要求相比,不利于专业化分工、专职化管理和专人负责,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作质量和工作队伍的锻炼成长。
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形势,要求强化各类基层群众团体组织建设,苏木乡镇未明确工青妇、残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群众团体办事机构设置模式,对加强群众团体管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是目前苏木乡镇还一定程度上沿袭机关办公的模式,围绕简化办事程序、减轻群众办事负担,在建立体现苏木乡镇面向群众工作特点的主动下乡入户服务、为群众代理办事等新工作模式方面探索还不多,成效不够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