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文化安全在当今中国的重大意义(2)

中国文化安全的历史困境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存亡危机。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疆土的沦陷,而是中华文明、中国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生死挑战。此前,尽管中原大地屡遭外族入侵,但入侵者却无一例外地被中华民族所融合,成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员。其根本原因,是基于农耕经济之上的中原文化,比入侵者的文化更为先进。在民族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中华文明也得到不断地发展与充实。这是一个处于先进地位的中国文化“主动”融合其他文化的发展过程。

鸦片战争以及西方列强的入侵,逆转了中华文明的“主动”融合进程。它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仍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中国文化与以工业化为基础的、更先进的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这一次,侵入中国的“外族”不但不会融入中华民族,反而以其工业化的强势,要在文化上摧毁中华文明,由此导致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危亡。为了救亡,中国人不得不从基于工业化之上的西方先进文化中寻求指导,从而开始了近现代中国文化的“被动”融合过程。最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赶走列强,建立了人民共和国,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但是,激烈的救亡运动以及由此导致的革命运动,阻滞了中国文化的正常发展进程。一方面,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努力使自己的国家和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另一方面,在文化上继续“被动”融合,不断地学习和汲取西方文化中的思想理论、发展模式以至国家社会的组织方式,以此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毕竟,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引领中国以“革命”的形式启动的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跨越式转变。

今天的中国,已经再次崛起为世界性大国,因而在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中,开始拥有了主动性,出现了从“被动”融合再次转向“主动”融合的趋势。然而,在中国社会激烈、快速的转变过程中,中国文化发展严重滞后,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像西方文化那样去经历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现代化蜕变过程。因此,中国文化就整体而言,仍然基于农耕文明之上,与今天的现代化进程相匹配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至话语体系都十分薄弱。这不仅使“中国故事”的讲解面临巨大的语言困境,在客观上阻碍了外部世界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更为严重的是,无论是概念还是语言,中国传统文化都很难诠释和界定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新观念、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新行为方式;对民主法制、公平竞争、政治参与等现代国家体制中的必要元素的解释也显得苍白无力。由于文化发展长期滞后,中国在今天的世界里不但“话语权”明显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建立与中国现代化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也缺乏原生的文化底蕴。②这是当今社会中思想观念和价值信仰混乱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总体国家安全中的最薄弱环节。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马静]
标签: 中国   文化安全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