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安全的结构困境
作为新兴大国,中国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史上其他大国的崛起模式完全不同。这一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为了克服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矛盾而逐步形成的。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有限的“硬实力”和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的国家利益的矛盾。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具备“全球作战”的军事力量,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这样的军事力量。但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快速的经济发展已经使中国的国家利益遍及全球并不断发展。
第二,作为新兴大国,中国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发生利益碰撞。但是,为了完成自身的现代化,中国必须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基础上,避免同美国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
第三,苏联解体后,所有危及政治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都基本属于中国内部事务(台湾、三股势力、人权、贫富分化、深化改革、政治参与、民主发展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问题,都会被中国境外的政治活动和操弄所引爆。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前提下,如何既处理好国内问题,又防止境外的各种“导火索”和“雷管”引爆国内的各种矛盾,是中国必须长期面对的艰巨挑战。
正是为了克服这三个基本矛盾,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采取了同以前新兴大国的崛起模式完全不同发展道路。
世界历史上的新兴大国——英国、德国、日本、美国以至前苏联——的崛起,其必要条件之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作战——“全球作战”——的军事力量。因此,它们的崛起过程,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向外扩张的过程,也是挑战当时世界秩序的过程。中国历来反对军事扩张,主张和平共处。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中国并不挑战现有的、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并领导的国际秩序,而是积极参与其中,与世界接轨,维护和平,确保发展。
事实证明,通过融入,而不是挑战现行世界体系而获得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成功的。但是,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在文化安全上的结构困境:一方面,中国在话语权、价值观、意识形态以至政治体制的合法性等重大问题上,都必须在别人构建的世界体系中受到评判。由于国家体制在以美国为首的世界体系中“政治不正确”,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每每落入“有理讲不通”的局面,甚至被妖魔化。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融入了别人的体系,因而在客观上为西方文化理念、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大门。其结果,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始终面临着来自于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巨大挑战:国内的社会舆论、人文思想、学术研究以至政府的文宣政策,都很容易被西方的舆论和价值观“牵着鼻子走”,十分被动 。中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的结构困境,使中国总体国家安全必须长期面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强劲“逆风”,稍有不慎,就会面临旗折政息的危机。
文化复兴是中国文化安全的根本保障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尽沧桑,却是唯一以完整的国家实体延续下来的古代文明。其根本原因,就是基于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之上的中华民族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这是中国国家总体安全的固有优势;巩固和加强这一优势,是建立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础。
但是,由于中国文化安全所面临的历史和结构的双重困境,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认同的文化底蕴日渐薄弱。仍然基于农耕文明之上的中国文化,难以有效应对现代化进程中民族认同所面对的种群宗教纠纷、文化道德失范等种种挑战。这是今天社会中价值观混乱、信仰纠结、文化自卑与自傲并存、以至社会行为中犬儒与民粹两极发展的根结所在。
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文化发展的长期滞后,国民的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即公民认同)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今天的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走武装革命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起来的;是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和持续30余年的改革开放而重新崛起为世界性大国的。在这一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为适应其由革命党转换为执政党的需要,在其指导思想中不断加入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新元素。尽管如此,在指导思想和执政实践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理论建设空间。这一空间的客观存在,是当今中国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难以重叠的根本原因。
显然,很难再依赖从外部文明中引进先进思想和理论来填补这一空间。当今西方民主体制中的重重弊端、愈演愈烈的种族宗教冲突以及思想文化界的迷惘与失落,都清楚显示了其“历史的终结”的自信与豪情已不复存在;而新兴“民主”国家中普遍存在的乱象,更进一步表明了“盎格鲁-撒克逊民主体制”并非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由此可见,随着中国的物质文明与先进的西方物质文明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西方文化的先进性以及基于其文化之上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的感召力也急剧下降。如果再不努力从自身丰厚的文化积淀中汲取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精神养料,非但难以解决问题,反而会进一步拉大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实践之间的距离,从而加剧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恶化中国文化安全。
发展和巩固中国文化安全的唯一有效途径,是促进在现代化基础上的中国文化复兴,完成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蜕变。文化从来就是动态的,是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充实变化的。中国社会毕竟已经从农耕文明发展到现代化工业文明,表达其文明的文化也必须与时俱进。只有通过文化现代化,中国文化安全才能突破其历史困境和结构困境,才能发展建立起在思想文化上一脉相承的现代话语体系,从而用自己的话语讲解自己的故事,诠释自己的价值和理念,为自己的国家体制提供原生的思想理论根基。只有完成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中国模式”才有自己的价值支撑;中国梦才有原生的文化底蕴;民族复兴才有稳固的、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文明基础,从而获得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的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