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俄领土的变换与“北方四岛”问题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签订的《雅尔塔协定》规定:“由于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萨哈林及附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③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曾经表示,要洗雪日俄战争俄国的耻辱,夺回被日本占领的失地。苏联红军集中了80个师、4个坦克机械化军、6个步兵旅、40个坦克机械化旅,总计1577725人,拥有2.6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55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3800多架战斗飞机,发起了针对日本驻中国东北关东军、朝鲜驻屯军和千岛群岛日本守军大规模的远东战役。千岛群岛战役是远东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8月18日,苏军开始攻击千岛群岛。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战斗中,日军遭遇全军覆灭的下场。死亡1018人,被俘6万多人。④苏军占领了包括择捉、国后、齿舞、色丹在内的全部千岛群岛。但是,二战以后,日本不承认苏联对于南千岛群岛的占领,认为南千岛群岛不属于千岛群岛,而是仅仅属于日本的北方四岛。
1955年,日苏复交谈判时,日本向苏联正式提出归还其北方领土的要求。1955年6月7日,日本代表松本俊一在第二轮会谈上提出,“齿舞、色丹、千岛群岛及库页岛南部,从历史上看是日本领土,应该就领土问题交换意见”。⑤日苏双方最初对于领土的争夺非常激烈,日本方面拿出资料证明千岛群岛和北方四岛归其所有,而苏联代表也拿出资料全力证明千岛群岛和北方四岛应归苏联所有。经过反复谈判,8月9日,苏方谈判代表马立克有所让步,他暗示,可以就齿舞和色丹交换意见。据赫鲁晓夫之子后来的回忆录《赫鲁晓夫谈赫鲁晓夫》记载,苏联之所以改变立场,是由于赫鲁晓夫认为齿舞和色丹离日本北海道较近,若将其据为己有,弊大于利。⑥赫鲁晓夫不放弃择捉岛和国后岛主要是基于政治和战略上的考虑。他认为:“在经济上,这些领土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它却给我们带来大量的损失,是预算上的沉重负担。但是,在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家威信的考量,以及事情的战略方面。”⑦于是,苏联决定将只占千岛群岛6%的“小千岛群岛”即北方四岛中的齿舞、色丹两个岛屿归还给日本。日本最初不满足于只归还两个小岛,时任首相鸠山一郎指示日本谈判代表要拿回全部北方四岛。1956年10月12日,鸠山一郎首相亲自率领日本代表团前往苏联谈判。但由于苏联的强硬态度,不肯进一步妥协,日本知道再提出更多的要求也毫无希望,于是,准备接受苏联归还两岛的条件。同时,赫鲁晓夫提出归还两个小岛的两个条件:一是“实际向日本转交上述领土应在签订和平条约之后”,二是“应在美国把它占领的冲绳岛和其他历来就是日本的领土交给日本之后”。⑧在日本做出承诺之后,1956年10月19日发表《日苏联合宣言》,宣布苏日两国结束战争状态,重新确立和平、善邻、友好关系;恢复两国国交,互派大使;两国确认遵循《联合国宪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纠纷,互不干涉内政;苏联支持日本加入联合国;苏联全部遣返西伯利亚战俘;尽快举行谈判缔结条约发展贸易航海通商关系;《苏日北太平洋地区的捕鱼协定》和《苏日海上遇险营救协定》同时生效;两国尽快签订正式和平条约,声明苏联将在缔结《苏日和平条约》后把齿舞、色丹两岛移交日本。
(略)
周永生,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博导、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日本外交、经济外交、国际关系。主要著作有《经济外交》、《通向中日和解与共同繁荣之路》、《经济外交案例》、《惠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