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宏观大势 > 正文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以平顶山市为例

【摘要】产业集聚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相同或相似产业的集中现象。文章首先阐述了发展产业集聚区是平顶山市进行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其次从经济效益、集群效应发挥和竞争力三方面分析平顶山市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并试图探寻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产业集聚能力的提升,加快资源性城市转型的建议。

【关键词】平顶山市 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区 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平顶山市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地,也是全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之一。随着中原经济区规划的正式批复,加上主导的煤炭行业逐步走向衰退,作为中原城市群之一的平顶山市,在新形势下发展产业集聚区,促进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平顶山市加快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走出资源环境约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平顶山市也不例外。目前,平顶山市煤炭资源的开发已基本处于成熟阶段,高投入和高消耗的开发建设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作为资源型城市所特有的产业结构性矛盾、资源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作为煤炭城市,平顶山市的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空气质量较差,从2012年的环境公报中可以看出其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仍然很艰巨,要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平顶山市必须通过建立和发展产业集聚区,促进资源的集约和节约利用,向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方向努力,这是平顶山市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

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平顶山市工业结构明显不合理、发展方式以粗放为主,这表现在产业层次较低、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工业化和信息化任务仍然比较艰巨,尤其是产业结构性更为突出。平顶山市煤炭原材料产业比重相当大,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比重相对较小。这种产业结构的特点在于:在经济扩张阶段,资源的能源需求会急剧增大,价格往往暴涨,资源能源类产业最终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在经济衰退时,由于资源能源类产品几乎是所有产品成本的动力构成要素,当产业链底端资源能源类的所有产品市场都收缩时,效应会从多处同时传向资源能源类产品这一个点或少数几个点上,从而放大该点需求,收缩成本,资源能源类产业将遭遇更大的困难。因此,平顶山市必须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通过产业的集聚效应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扩大新型产业集聚的规模和影响,这将对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平顶山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

生产总量大,经济效益好。据相关部门统计,2010年平顶山市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183.76亿元,占到平顶山市投资比重的31.7%。从投资总量上看,郏县产业集聚区最大,其次是宝丰产业集聚区和舞钢产业集聚区。2012年全年平顶山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8亿元,占平顶山市投资的45%,同比增长1.2%,比2010年增长14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812.9亿元,占平顶山市的比重达到36.6%,比上年同期增长7%,比2010年增长32.68%。这表明产业集聚区的随着投入的增加,生产总量在逐年增加,增长幅度较大,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产业集聚区对带动平顶山市整体经济转型的作用越来越明显。①

入区企业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加,集群效应逐步显现。随着平顶山市产业集聚区近几年的建设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入区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业集聚区企业的集中布局和集群发展、资源集约效应的集群效应逐步显现。2010年平顶山市10个产业集聚区共入驻企业(单位)522家,新入驻企业为73家,比2009年同期增加52家。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共136家,数量占平顶山市工业企业的13.6%,但工业总产值高达612亿元,且比上年同期增长27.3%,远高于平顶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速,占平顶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3.7%,拉动平顶山市经济增长11.3%。②

目前,平顶山市依托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形成了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尼龙化工产业集群;依托叶县和化工产业集聚区,形成了全国重要的盐化工产业集群;依托石龙和汝州市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煤基化产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平新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全国重要的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中原电器城初具规模;依托宝丰产业集聚区,正在培育以光伏刃料为基础材料、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为应用材料的光伏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郏县产业集聚区,正在培育具有独特优势的高端煤矿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郏县、平新和鲁山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全省最大、全国领先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依托舞钢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在全省较具影响的棉纺织产业集群。

特色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竞争力。近年来,平顶山市主要依据各区区域优势和要素禀赋,在培育主导产业、促进集群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比较典型的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尼龙化工、叶县的盐化工、舞钢的棉纺织、鲁山的医疗器械等特色的产业集群,其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均较强。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能有效提升和优化了中小企业的产业层次和布局,且可极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推进集聚区内产品关联招商和发展,增强区内产品互补性,延伸性和产业链的完善。

平顶山市产业集聚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平顶山市作为一个资源性城市也不例外。目前,平顶山市煤炭资源的开发已基本处于成熟阶段,传统的高投入和高消耗的开发给城市的未来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产业集聚区已培育成为平顶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成为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成为提升经济竞争力的主体力量,但其发展并不完善,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各产业集聚区发展阶段不一,部分规模偏小。平顶山市产业集聚区有的是在原有开发区或者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完善和建设发展起来的,原有基础较好,发展较快,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比如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特色产业群就是在原有高新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截止2012年底其拥有的法人单位数为80家,远远大于其他产业集聚区的法人单位数,占平顶山市法人单位总数(247家)的32.39%。而其他大部分产业集聚区是近几年才开始起步建设发展,规模偏小,产业集而不聚,辐射示范作用不强,还没有形成较好的集聚和规模效益。截止2011年上半年,10个区中,建成区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有7个,占到总数的70%,可见整体规模偏小,其中平新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甚至仅有1.2平方公里,仅完成规划面积的7.67%。从法人单位数来看,截止2012年年底,化工产业集聚区仅有1家,平心产业集聚区有3家,与其他集聚区相差甚远,亟待发展建设。

主导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按照平顶山市2013年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方案要求,产业集聚区要按照竞争力、成长性和关联度的要求,选择1至2个工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但从平顶山市目前情况看,10个产业集聚区中,其中仅化工产业集聚区确立煤盐化工一个主导产业,6个区的主导产业为3个,这就使得区内产业集中度较低,不利于按照主导产业的方向集群发展。而且部分产业集聚区产业定位雷同,特色不很鲜明,如平顶山市有4个产业集聚区以机械制造为主要产业之一。另外一些产业集聚区项目仅仅简单集中摆放,对各项目的关联度要求不高,这就使得产业集聚区内产业链条短,企业仅仅是空间的集聚,尚处于企业的集中布局阶段,而对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关注不够,相互间缺乏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仅仅是表面上的“堆”,没有形成真正的“群”,这就使得各产业的关联性低、带动力不强、主导产业没起到带动作用,进一步限制了集聚效应的更好发挥。

产业层次不够高,产业融合和产业互补有待加强。平顶山市多数产业集聚区着力发展的产业为纺织、机械制造、钢铁等传统型的资源依赖型产业,产业整体层次较低,高新技术产业较少,再加上目前一些产业集聚区急于招商引资,入驻门槛低,产业层次不高的现象仍在持续。

从产业集聚区内产业和产品情况来看,其产业合作和产品的互联对接以及集群发展尚需要进一步提升,各区主导产业的优势互补,发展平台的战略合作,产业融合和辐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如4个以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内产业多数只是属于企业的集合,未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链条短也使得企业间缺乏产业合作,产品对接能力和辐射力都不够强。

土地和资源利用不够集约。土地利用方面,2010年平顶山市产业集聚区总建成面积为42.5m2,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基本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速一致,这表明土地利用的集约性尚待提升。同年每平方千米建成面积的产出值为16.6亿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4亿元。其中,产业集聚区每平方千米建成面积产出值最高的舞钢产业集聚区,比最低的市化工产业集聚区高600倍之多,这进一步反映出某些地区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较低,单位产出能力较低。

资源利用方面,一些产业集聚区的相关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装备严重滞后,远不能达到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要求。个别集聚区甚至盲目发展违背环保政策的项目,缺乏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资源利用上,一些产业集聚区没有达到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效益较低,但废弃物排放较高,而且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导致能源利用率不高,同时对各种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利用程度不高。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资源型   产业   城市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