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四个关键词
【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教授、中将 李殿仁】
“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被称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最大亮点,引起了党内外国内外的极大关注,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政权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我认为,理解国家治理有四个关键词要把握住。
第一个关键词是制度,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依据。我们的改革也好,发展也好,各项方针政策战略举措也好,都要纳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伟大实践,都是这个根本制度的应有之义,当然,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不例外。这一条必须认识清楚,坚定不移。
第二个关键词是治理体系。首先要明确,治理不同于管理,不同于统治,也不同于服务。治理的内涵外延要大得多,管理、统治、服务、法制、道德、核心价值观等都应包含在内。其次是体系,体系就不是单项的、孤立的。体系至少具备三个要素:原、理、果。原,即有来源有根据,必须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群众,来源于需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是我们国家政权建设六十多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社会发展到全面建设小康的形势下提出的,是实践发展的要求、群众的期盼、时代的需求。理,即还要讲理论,它是有一个主题和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的若干个相互联系的观点组成的系统,所以叫体系。治理体系的主题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观点可以说是纵横交错、相互关联。至少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条战线的治理;包括民主、监督、法制、规范、文明、协商、科学、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各个要素的建立和运用;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各个层级的治理等。果,即这些法规制度、道德规范要到实践中、到群众中去接受、检验,不断丰富发展,有的要养成习惯。具备这些要素,方能称其为治理体系,才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要求人人都参与。
第三个关键词是治理能力。什么叫能力?能力就是正确认识世界、说明世界、改造世界,是能推动世界进步的正能量。就是遇事能够拿得出对策和办法,能够战胜困难、战胜对手、战胜自己,从而完得成各项任务。就治理能力来讲,至少包括三大能力:第一是执行力,第二是凝聚力,第三是创新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治理体系是从制度层面讲的,治理能力是从人的因素讲的,缺一不可。但必须说明一点,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人的因素并没有过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都是靠人来实现的。
国家治理能力应该包括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能力,包括正确处理和有效发挥国家、社会、市场各自优势的能力。人和制度都重要,但人更重要。人用好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就会减少,说一套做一套的歪风邪气就会改善。过去说,几十个红头文件管不住一张嘴,十八大以来一个“八项规定”就制止住了吃喝之风,根本原因就是中央带头,身先士卒是最好的能力。还有一个更危险的观点,一提制度改革就要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要改变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好像这两条不解决就是改革不彻底。这已经不是模糊认识了,而是别有用心,是敌对势力的阴谋。这一点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我们的改革,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基本理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探索奋斗得出的正确选择、唯一结论。
第四个关键词是现代化。治理体系、治理能力都要实现现代化。现代化是个时代概念,思想观念、政策法规、能力素质都要跟上时代。现在是什么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生活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要适应这四化的要求,才算是现代化。能够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运用现代化手段,包括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型互联网等,才能称得上现代化。现代化又是一个动态概念。每个历史时期的现代化都有自己的特征和标准。因此我们的治理体系也好、治理能力也好,必须根据形势发展、时代变迁、现代化的进步不断地完善、补充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