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热点观察 > 正文

资金链互保链断裂再引民企跑路潮:老板几次想死(5)

此外,受各种逃废债、抽压贷等负面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市场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令各级政府出台的扶持企业政策难以产生实际效果。

企业家信心明显不足。不少企业反映,相比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企业困难“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局面,当前企业面临的则是“温水煮青蛙”式的煎熬。处于持续“紧”环境中,一些企业想转型升级,但没有好的方向或技术、资金支撑,面临“不敢转、不会转”的困境;一些企业不投资不扩产,处于蛰伏观望状态。

不良资产清收遭遇法律困境

“信心重于黄金”如今已成市场共识。一些地方政府、企业主和银行表示,当前浙江银企各方关系成为下一步发展的症结,关键就在于缺乏有效、快速处置出险企业不良资产的良好手段,亟待多措并举攻克难点,进而加强市场预期管理,约束企业不良行为,让银行和资质好的企业逐步恢复信心,最终促进金融市场稳步健康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输血、造血功能。

从现实来看,出险企业不良资产清收转化仍存在法律层面和操作层面的重重困难。如一些刑事、民事交叉类案件在程序上因需适用“先刑后民”原则,且涉及法院、公安(经侦)、政府(处置小组)等多个部门,一方面不良资产清理清收和风险化解内外部压力大,一方面司法进度缓慢,且加之借贷类案件数量庞大等因素,导致不良贷款处置周期漫长,也给了企业恶意逃废债、转移资产的时间和空间。

温州银监分局建议,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和监管部门必须要进行必要干预,尤其针对帮扶后的企业存在恶意逃废债、转移资产等违法行为,需要政府加强事后监督管理,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一些银行负责人建议,受困于司法处置流程较慢,银行希望通过转让、以物抵债等手段加快处置进程,但面临的税收等压力较大,希望有关部门给予必要的税收政策等配套支持。

从企业角度来说,当前银企关系紧张,直接导致市场呈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一些自身条件较好的企业也受困于互保链、资产缩水等影响而面临危机。当地一些企业家建议,政府可通过建立转贷资金池、重新评估厂房土地价值等方式,“让资质不错的企业能缓过这口气,可以活下去,就是给市场最大的信心。”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跑路   资金池   资金链   民企跑路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