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水库移民的搬迁与安置,需要兼顾个人与集体,地方与全国之间的关系,是一项公认的极其繁重的系统工程。想要稳妥平稳地完成大批量移民的搬迁安置工作,殊非易事。新中国在水利移民问题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并不鲜见,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焦点问题,影响广泛。如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库建设为例。按照三峡工程可行性方案,库区淹没范围涉及四川(含今重庆市部分地区)、湖北两省的19个县(市),两个县级市、11个县城、140个集镇、326个乡、1351个村会被全部或部分淹没,规划迁徙人口数量达113.38万人。截止于1985年底,淹没区人口已达72.55万人。又如以湖南省为例,自1949年至80年代,湖南全省共兴建大小水库12396处,占到大陆地区总数的1/7,迁移人口达102.11万人。为了避免移民工作政策的随意性,中央政府十分注重水库移民立法工作。经国务院批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自1993年8月19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共有6章43条,不仅对于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总的方针与原则进行了高度概括,而且对于涉及移民安置工作的具体细则进行了明确规定,不仅为三峡移民安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也为其他水利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移民安置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总之,20世纪波澜壮阔的人口变迁浪潮,有着广泛的社会历史基础与极其深刻的时代背景。20世纪是中国人民誓死摆脱生存危机的100年,也是整个国家致力于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100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20世纪中国人民破釜沉舟式的浴血奋战,也不可能迎来21世纪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理解这种时代的特点,对于我们深切理解20世纪中国移民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克服“碎片化”的研究弊端与虚无刻薄的无聊评议也是大有裨益的。20世纪的中国移民浪潮波澜壮阔,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与民族命运水乳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奋图强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这个大移民的世纪里,不仅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与成就,也有很多值得认真总结与汲取的失败教训。这一切都为我们今天探索中国移民运动规律,总结有价值的“移民法则”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