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文史 > 正文

马克思历史规律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2)

资本主义生产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根本原因与现实途径

马克思在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后,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规律,并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矛盾性,从而寻找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根本原因与现实途径。

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根本原因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矛盾性。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从15世纪开始经过简单协作、工厂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这三个阶段,逐渐将社会的生产资料从分散的个体劳动者手中加以集中起来,把这些个人的生产资料变成社会性质的、由一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从而变成强大的社会生产力。于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本身从一系列的个人行为转变成社会行为,产品也从个人的产品变成社会的产品。但是生产资料却归资本家所有,以社会生产力形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归生产者所有,而是归资本家所占有。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这一内在矛盾在社会中以不同的形式而表现出来,并最终成为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根本原因。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一个剩余价值生产与社会阶级关系生产二重性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也是通过这一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支配资本主义的生产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走向瓦解。

首先,资本家要进行扩大再生产,必然要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的积累,这就要求在工人的劳动中,无偿劳动的比例被不断地提高,而尽量减少工人的有偿劳动的比例。进而,资本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必然采用越来越多地机器来取代工人,因此,资本的有机构成便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同时,越来越多的工人被排挤出了生产领域,形成失业的人口,这一产业后备军的存在反过来压低了生产领域中工人的报酬,以保证资本主义生产能够以最低的成本雇佣到劳动力保障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过程。

其次,资本有机构成与资本积累的变动,使等量资本更少地吸收劳动力与增量资本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增加,二者共同存在。但是总资本的可变组成部分的相对减少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加快,而且较总资本的增长速度要更快。“工人人口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程人口的异化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再次,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进而同被推动的总资本相比会相对地减少,由此产生的直接结果:在剥削程度不变甚至提高时,剩余价值率会表现为一个不断下降的一般利润率。这种下降不是以绝对的形式,而是以不断下降的趋势表现出来。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规律可以简单归结如下:资本积累同工资率之间的关系,不外是转化为资本的无酬劳动和为推动追加资本所必需的追加劳动之间的关系,因此这归根到底只是同一工人人口提供的无酬劳动和有酬劳动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揭示了现代社会内在现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怎样进行的。”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指出利润率的下降和资本积累的加速,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生产剩余价值,而不是为了社会消费而进行的生产。剩余价值在生产领域的取得会随着资本的积累增大而迅速扩大,但是仅仅在生产领域生产出来,并不代表能够实现,即实现剥削的条件(也就是剩余价值实现的条件)不同于生产条件。剩余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不同生产部门的比例和社会消费能力,而社会消费能力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并不取决于生产能力,而是取决于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资本主义生产在发展巨大生产力同时,也造成大量的无产阶级与产业的后备军,使得作为有偿劳动代表的工人报酬与无偿劳动代表的剩余价值相比越来越小。从而基于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绝对生产力在扩大;而基于对抗性分配关系基础上的社会消费力却是相对不足的,因为这种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内变动的最低限度。这样一方面是大量产品的堆积;另一方面大量的人群由于缺乏购买能力而使得社会需求不足。资本家无法通过产品销售而获得利润,就会停止生产,“产生生产资料和产品过剩与工人过剩的矛盾,使得生产和社会福利这二杠杆不能有效结合。除非生产力和产品先转变为资本,否则,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是不允许生产力发挥作用并促使产品有效流通的;反之,生产力和产品过剩将阻碍这种转变。”造成这一状况原因便在于生产不是为了人的需要而生产,而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生产,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在社会需要的满足要求停顿时候停顿,而是在利润的生产和实现要求停顿的时候停顿。因此,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存在,大量的生产资料与社会劳动力无法有效结合,进而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从而无法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能通过破坏现有的生产力来维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平衡。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规律支配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之后,也使自身走到生命周期的尽头。总之,正是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规律的基础上,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本身的内在矛盾性。

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是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现实途径。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现实途径就是通过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改造,实现生产资料全社会的占有,而推动这一进程的现实力量就是无产阶级。以经济危机表现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缺陷使得资本家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大型的股份公司等形式使得生产资料社会化,但也同时表明了自己成为多余的阶级。无产阶级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面产生而来,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社会表现之一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作为生产者与生产资料而分离,只有作为雇佣劳动者才能够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生存。资本主义社会把社会一切福利赋予了资产阶级,而把社会的一切苦难和不幸加在了无产阶级的头上,因此,无产阶级是最具有革命性的阶级。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自身,才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的解放,在无产阶级自我解放的过程中也改造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是生产资料全社会共同占有的实现过程。具体而言,“无产阶级利用其取得的公共权力来将脱离资产阶级掌控的社会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生产资料也因此摆脱了所具有的资本属性,从而促使他们自由而充分地实现其社会性。因此,社会主义生产便成为可能。生产的发展使不同社会阶级的继续存在成为时代的错误。”也就是说,无产阶级通过取得公共权力而使得生产资料实现社会的公共占有,解放自身,消灭一切阶级的存在以及国家的政治功能,从而实现人的真正的自由。自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国家也在这一过程中随之灭亡了,这就是资本主义灭亡的现实途径和现实力量。

总之,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产生、存在与灭亡的现实基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详尽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规律及其内在矛盾性,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根本原因、实现路径与力量,并形成了马克思自己的理论体系。如果否定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就是抽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作者分别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学博士研究生、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教授,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讲师)

【注释】

①③⑥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65页,第337页,第334页,第336页,第337页,第759页,第759~76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255页。

④⑩《德意志意识形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81页,第94页。

⑤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页,第33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4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6页,第249页。

责编/张蕾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马克思   社会主义   规律   理论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