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现代政治语境中的传统王道理想(3)

王道的宪政

中国的宪法政治必须考虑传统政治智慧,应该具有儒学的优良传统。英美宪政以最大限度的发展和保护个人自由为特征,中国宪法政治应有自身的文化特征,充分体现和落实数千年经久不衰的王道理念,其设计和建立必须落实王道的基本原则(民本和大公的思想)。今天我们用的“宪法”这个术语在古代具有浓厚的伦理特色。日本圣德太子早在604年就制定了《十七条宪法》,主要内容都是伦理原则和规范,如“以和为贵,无忤为宗”,“以民为本,不乱百姓”,“信是义本,每事有信”。第十七条最重要,是对君王的约束:“夫事不可独悉,必与众宣论……悉论大事,君疑有失,教于众相……则得理。”这一条强调协商讨论的重要性。今天看来,上述十七条宪法与民主政治完全不相干。但是,一旦我们能跳出狭小的自由框架,挖掘传统政治的政治智慧,就会有一种全新的看法,我们需要追求一种德治宪法。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这些历史积淀影响着现代政治思维和国家治理。中国的现代民主政治宪政建设不可能抛开历史,而要将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结合起来。这与只有200余年历史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新兴移民国家不同。笔者曾以回避制为例来阐述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回避制在当今中国仍有生存空间,它与现代民主政治结合,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中国历史中的权力运作问题。几千年历史上中国政治权力运作是不平等的。权力的使用具有高控性、不转让性、至高性的特点。这种权力实践和运作抵制了权力制衡和权力自身应受限制的学说。我们绝不能将这些传统的权力运作的规律和价值美化为“儒家宪政”。王道必须体现人的平等价值,体现当代的民主理念。

注释

Ethan Leib and Baogang He, eds., The Search for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China, New York: Palgrave, 2006.

James Fihkin, Baogang He, Bob Ruskin and Alice Siu, "Deliberation Democracy in an Unlikely Place: Deliberative Polling in China",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40 No. 2 (2010): 435-448.

Yoel Kornreich, Ilan Vertinsky and Pitman Potter, "Consultation and Deliberation in China: The Making of China's Health-Care Reform", China Journal, 68(2012): 176-203.

国内学术界对选举和协商民主序列的争论,参见何包钢:《协商民主:理论、方法和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章。

鲁迅:《且介亭杂文》,上海:三闲书屋,1936年,第5页。

王敏典:《论先秦的氏族民主》,《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49页。

吕思勉:《中国社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34、265页。

杜正胜:《周代城邦》,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5年,第33页。

参见杜正胜:《周代城邦》,第三章“农庄社会结构与土地经济形态”的第五节“论野人非农奴或奴隶”。

参见杜正胜:《周代城邦》,第二章“周人的武装移民与邦国”的第二节“古代社会的中坚——国与国人”。

所谓“万民”,根据吕思勉的考证,指的是列国之民,而众庶则指的是本国之民。

参见余冠英:《汉魏六朝诗论丛》,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何包钢、郎友兴:《寻找民主与权威之间的平衡:浙江村民选举之经验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应奇、刘训练主编:《审议民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页。

余敏江、梁莹:《协商民主与政策执行网络》,《理论探讨》,2006年第1期,第147页。

转引自陈家刚:《协商民主:概念、要素与价值》,《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第55页。

何包钢:《协商民主:理论、方法和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何包钢:《民主理论:困境和出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

James Fishkin, Tony Gallagher, Robert Luskin, Jennifer McGrady, Ian O'Flynn, and David Russell, "A Deliberative Poll on Education: What Provisions do Informed Parents in Northern Ireland Want", see http://cdd.stanford.edu/polls/nireland/2007/omagh-report.pdf, accessed on 15 May 2007.

Baogang He, "A Deliberative Approach to the Tibet Autonomy Issue: Promoting Mutual Trust through Dialogue", Asian Survey, Vol. 50, No. 4, July/August issue, 2010, pp. 709-734.

何包钢:《中国自由主义的命运》,《二十一世纪》(香港),2009年第113期第6卷,第4~12页。

何包钢:《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以回避制为例》,《学习时报》,2009年7月13日。

The Kingcraft Ideal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politics

He Baogang

Abstract: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bility should not only learn from the new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political development, but make use of the reasonable content in ancient governance practice. Chinese ancient concept of kingcraft can be regarded as a governance ideal, method and practice, it contains a series of deliberation theory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Deliberation,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 are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human existence. They also take many forms in practice and have existed before the election politics. Chinese consultative politics benefits from the concept of kingcraft and is also a form and method of kingcraft.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kingcraft principle and value can be understood as a kind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whil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s a relatively good road to kingcraft governance. This understanding may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and solution to improve the modern national governance.

Keywords: governance system, governance capability, ancient governance, kingcraft, deliberative democracy

【作者简介】

何包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政策和全球事务系讲座教授、系主任,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讲座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亚洲比较政治、政治理论。主要著作有Rural Democracy in China、 The Democratisation of China、《民主理论:困境和出路》、《协商民主:理论、方法和实践》等。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武洁]
标签: 语境   王道   传统   理想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