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治理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还是疏解城市功能、力促京津冀协同发展,亦或是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北京市高位谋划首都改革蓝图,稳步推进改革进程,致力于建立健全体现中国特色、首都特点、时代特征的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蓝天流云,大地明艳。九月,北京进入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当天安门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紫禁城鎏金宝顶熠熠生辉时,这座建城史超过三千年的古城,又开始了新的一天。每一天都是新的,行走北京,能够倾听到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澎湃的心跳,那是改革之声!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就北京发展和管理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要求,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为北京市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注入了巨大动力。
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与嘱托,无论是治理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还是疏解城市功能、力促京津冀协同发展,亦或是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面对这些摆在首都发展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北京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思维,高位谋划首都改革蓝图,稳步推进改革进程,致力于建立健全体现中国特色、首都特点、时代特征的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全面深化改革是历史必然,是大势所趋,是推进首都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郭金龙指出:“要进一步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奋力把全面深化首都改革的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改革大潮,浩浩荡荡。作为首都,北京市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奋勇争先,一份体现首都魄力、首都特色、首都标准的“北京改革答卷”正在逐步揭晓……
攻坚:瞄准“城市病”,敢啃“硬骨头”
改革,已到攻坚阶段。改革者,敢不敢碰利益群体、能不能啃下“硬骨头”?
每年的中小学生招生季,都堪称一场“大战”。北京的家长明显感觉到,今年大不一样—“条子”失效、“共建”失效!
在北京,不少中央单位、市级机关、国企等单位多与优质中小学通过建立“共建”关系,每年获得一定数额的职工子女入学名额,由此甚至滋生“黄牛”产业。上名校,几成权、钱交易,群众意见强烈。
向“共建”开刀!否则谈何解决择校“顽疾”?
4月中旬,北京市教委出台了《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提出今年小升初将取消共建生,小学免试就近入学,小升初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入学。为确保就近入学措施落实,全市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通过电脑记录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权限进行查询和监控。
在治理择校、推进教育改革中,名校云集的西城区难度最大,改革也最彻底。“通过学区制,实现了全区11个学区都有优质学校,并将19所薄弱学校合并到优质学校,这从根本上遏制了家长跨区择校的愿望。”西城区教委主任丁大伟说,比如,将长安小学、民族团结小学等6所小学并入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实行统一教学管理和促进师资流动,扩大了优质教育的覆盖范围,家长就没有必要都往实验二小挤了,一些原本招不来学生的学校也不愁生源了。
有了学区制和教育资源重新布局为基础,西城区在招生政策上严格执行就近划片入学,禁止跨学区择校,并坚持公开透明,纪检部门全程监督,今年秋季实现了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据统计,小学入学除了寄宿制、民办学校等入学方式,全区小学生100%实现就近入学;小升初除了寄宿制、民办学校、特长选拔、直升等入学方式外,实现100%计算机派位。
“没想到今年区里的招生政策改革幅度这么大,改得这么坚决!”西城区一位知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学校以前有17家共建单位,一年有200个共建名额,报名的有上千人。“以前很多人围着我转,现在我这个校长一点特权都没了,但另一方面,普通家庭孩子上我们学校的机会增多了,大多数老百姓满意了。”他感叹说。
西城区区委书记王宁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针对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西城区将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为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改革措施,并下定决心要动真格、改出成效。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今年1月,北京市委出台《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拉开了北京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多个重点领域改革果断“破冰”。
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是北京“城市病”的集中体现,成为2000万首都市民的“心腹之患”。今年以来,北京市重拳出击,向污染“宣战”。
改造燃煤锅炉,全面削减燃煤;压缩小客车年度配置指标,基本淘汰黄标车;严管施工现场和渣土运输,大幅减少扬尘污染;抓好森林廊道建设,如期完成平原百万亩造林主体任务……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治污措施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今年上半年,全市四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5.43%、7.59%、2.22%和5.95%。
为了力促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北京市还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水资源保护设立“硬杠杠”。一方面,在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的办法(试行)》中,将“水影响评价审查”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另一方面,5月1日起实施多用水多付费的阶梯水价政策,除保障居民正常用水外,大幅上涨包括纯净水业、洗车业和洗浴业等特殊行业用水价格,同时将高尔夫球场和滑雪场用水纳入特殊行业水价管理。
“北京市要在破解制约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上有新进展。”郭金龙指出,解决人口过快增长、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全市各方面要统一思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具有首都特点的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切实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