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党群关系当着眼于群众新需求
中共衡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亿龙
密切党群关系,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建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它关系到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稳固、民族的振兴崛起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那么,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该从何着手?
服务群众,前提是要把脉群众新需求
党群关系的一个重要维系源就是党的政策对人民群众需求的满足度,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号准人民群众需求的“脉搏”,把握人民群众期待的“兴奋点”,才能把有限的精力聚焦于人民群众最热切的期盼上,才能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上。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日渐更新,人民群众的新需求,主要表现为三种趋势:
其一,精神和心理需求越来越强烈。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5000美元,按照一般经验,在这种经济水平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十分强烈。同时,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入推进,人民群众面临越来越大的多重心理压力,对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满足更加渴望。
其二,社会性需求越来越强烈。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从过去狭小的私人领域进入社会公共领域,人们不仅仅关注个人生活领域,而且日益超越私人需求关注社会需求,超越家庭需求关注公共需求,特别是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公共权力、公共安全、公共资源、公共环境等问题往往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其三,高层次需求越来越强烈。全面短缺时代已成为历史,人民群众的需求正在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对法律、秩序、公平、公正、道义的追求日益上升,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公民意识越来越强烈。很多矛盾和冲突之所以产生,并非都是为了物质利益,人民群众讨要的是说法,但寻求的是公道,维护的是尊严。
坚持群众路线,关键是要让群众受益
密切党群关系,必须牢牢把握并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如何践行,我认为无外乎“三好”,即谋好利、用好权、分好“红”。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仍然是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金钥匙”。没有发展,就没有联系群众的底气;没有发展,就没有彻底解决群众各种问题的硬气。群众不但需要廉洁、正派、鞠躬尽瘁的“老黄牛”,而且需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明天的“拓荒牛”。
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无数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饮水思源,人民群众是我们吃水的挖井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上,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衣食冷暖、利益诉求、满意程度是指引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标准。在难题面前要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要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要敢担责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物质更加丰富,经济更加繁荣,文化更加昌盛,社会更加稳定,但在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如何分好蛋糕成了一大难题。贫富分化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诱发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的总根源之一。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人本思想。
保障群众权利,根本在于制度建设
密切党群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党的基本制度对人民群众权利的保障,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保证。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密切党群关系须形成长效机制。
首先,开展周期性的集中教育活动,不断稀释和消除累积的党群矛盾。周期性的集中教育活动,在比较短的时期内集中稀释和消除累积下来的党群矛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经验,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优良传统。一是可以教育全体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始终坚持和不断强化党的宗旨意识,起到自警自励、防微杜渐的作用;二是可以为群众释疑解惑、消除误解,稀释群众心中的怨气。
其次,尊重人民民主权利,健全人民民主机制。尊重人民民主权利,既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客观要求,又是党的重要执政目标。在选举人大代表时,真正选出那些具有代表性、愿意且能够为人民代言的代表;在重要官员产生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采取考试、选举等方式来选择从政人员,大力推行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对重要官员的财产进行公开;在重大工程设施投入上让相关专家和群众代表参与决策;在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政策制订过程中,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民意,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党群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最后,借助新媒体疏通密切党群关系的渠道。新媒体时代到来,互联网、QQ、微信、微博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媒体”。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借助新媒体疏通密切党群关系的渠道。一方面借助网络等新兴媒体和热线电话建立党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回复,努力解决。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民代表、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信访部门的作用,为广大群众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创造条件。同时,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的作用,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真正成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