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专题研究 > 正文

构建密切党群关系的长效机制(3)

权力“放得下”,更要“管得好”

中共南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韩立明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地方政府转变职能是否到位,实质在于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能否解决。

打开为民服务的“心窗”

地方政府的工作直接面对群众,坚持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加快职能转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对我们做好新时期政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对于我们开展实际工作至关重要。

部分企业和群众反映,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只说不好办,不说怎么办”、“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办事”的现象依旧存在。转变政府职能、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关键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破除官僚主义的“心障”,打开为民服务的“心窗”,以心与心的交融、心贴心的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树立政府公信力。

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服务必须紧贴群众、重心下移,做到凡是基层能办的、放下去能方便老百姓的事项都要下放,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使转变政府职能的成效真正落到“末梢神经”。

今年,国务院组成联合督查组严查“政策出不了中南海”的问题,就是针对部分政策落实环节多、进度慢的现象,下决心解决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抓落实”认识有偏差、作风不扎实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弊端。当前,中央政府转变职能,下放了许多权力。下一步关键要看地方,如果地方政府改革不及时跟进,简政放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清除办事冗繁的制度藩篱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南通市政府建立完善了工作推进、协调、督查“三大体系”,紧扣群众需求,在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大力简政放权、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系统探索、分步实践,进一步精减了审批事项,提升了服务效能,规范了行政行为。

首先,有效整合并完善政务中心、综合电子监察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四个平台,组织65个部门进驻市政务中心,822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中心管理,实现“部门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政务大厅集中,审批事项向网上办理集中;事项进驻大厅到位,审批授权窗口到位,电子监察到位”。在抓好市级层面的同时,着力构建市县镇村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

其次,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三轮清理削减,将原有的542项核减至351项,减幅达35.24%;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推进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审批;停收、减免、降低78项涉企收费;推动简政放权“回头看”,及时督查了解职能下放、归并以及流程优化、成本降低落实情况。

最后,在实现清单管理上下功夫。对政府各部门的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梳理,编制出台市级政府行政权力清单、行政审批目录清单,亮出权力家底,切实做到该管的管住、该服务的服务好,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高效运行。同时,率先出台《化工生产企业环保准入负面清单》,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导向。

着眼于增强市场活力简政放权

腐败的根源在于权力缺乏约束。实践证明,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好比把政府的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有利于建设有限、有为、有效的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下一步,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着力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政府行政权力清单、投资审批“负面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5张清单”,建立规范透明高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切实做到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目录之外无收费”,为市场和企业松绑,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规范、公开、优质、高效、便民的一流政务服务平台是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提升政务服务中心平台、做优做强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健全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建立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规范拓展政务服务信息公开平台,着力构建具有南通独特竞争优势的科学政务服务体系。同时,进一步强化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着重加强区级政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接权”能力。

当前,简政放权要围绕增强市场活力这个着眼点,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整体发力、系统推进。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畅通重点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深化工商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进一步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和市场创新活力;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深化开发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行“园内事园内结”制度,提升园区行政效能和发展活力;深化民生领域行政服务改革,优化医疗、就业、住房等民生领域服务事项的办事流程,推动便民服务事项进社区、进村居,方便群众办事。

“放权”不等于“不管”。权力“放得下”,还要确保“管得好”,切实做到“放管并重”。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出台专项监管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政府责任体系,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明晰市、区两级责任关系,防止出现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现象;完善行政执法体系,开展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推动市场监管重心下移;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实现社会共同治理;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大对事关发展环境、百姓生活、政令畅通等突出问题的行政问责力度,防止腐败行为发生。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机制